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

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

总干事致辞

今天,教科文组织庆祝第十八个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文化多样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机勃勃,它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

诚然,文化多样性本身并非就是和平与进步的因素,这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学习走向他人,学会摆脱自我中心、开展对话,承认每一种文化所蕴藏的价值。

今年的国际日,正是为了提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号召人们不仅要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更要了解到多元文化的益处,视之为同等尊重各个传统文化、各种文化身份的一项道德和政治原则。

这一原则是教科文组织 2001 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核心理念,该宣言承认文化多样性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和平与繁荣。虽然该宣言拟定于“9·11”恐怖袭击后不久,其核心思想仍适用于今时今日。

首先,需要保护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包括语言、艺术、手工业、生活方式等。尤其要保护少数群体文化,使其免遭全球化带来的一体化浪潮席卷。文化表现形式是个体和群体身份定义的关键元素,在这一意义上,保护文化表现形式也是对人类尊严的尊重。

其次,需要保障人们享有社区或国家的文化生活。今年,我们纪念《世界人权宣言》七十周年,该宣言第二十七条规定了如下权利:“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科技进步让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享有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也快速增加,然而平等享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愿景仍面临诸多阻碍,尤其是对女性、弱势社会群体及少数群体而言。为此,在今年的国际日,教科文组织就此核心问题在巴黎举办一场专题讨论:“如何让文化惠及每个人?”。

最后,能够利用各种文化资源自由构建自己的身份,并且以创造性的方式发扬遗产,这是我们社会实现和平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将文化纳入全球发展的愿景,这是关键的一步,也是通往未来的一步。这也是教科文组织支持设立“创意城市网络”的目的:该网络由 72 个国家的 180 个城市组成,以世界各地城市之间的积极合作为基础,以创意艺术为重点,旨在推广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

“我不愿我的房子四面围墙,亦不愿我的窗户堵塞不通,我只愿各国文化的清风自由流通”。借助这些诗境意象,圣雄甘地告诉我们,文化不是静止不变的遗产,而是生动鲜活的,是向外界和对话开放的,能够坦然面对世界变革并且与时俱进。

值此国际日之际,教科文组织邀您一道,敞开门窗,迎接多元文化的朗朗清风!

奥德蕾·阿祖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