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丽媛:“机会平等是根本”
infocus_peng_liyuan01.jpg

无论是在国家政策层面还是在支持国际发展层面,中国都高度重视全民教育。在入学机会、学校待遇、成人教育、就业引导等方面,保障性别平等是中国第一夫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彭丽媛女士心中的坚定信念,此外,彭女士本人也是一位教授。
采访者雅斯米娜·萨波娃
您在推动教育领域性别平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广泛赞誉。您何时开始关注教育领域性别平等问题?最初是什么个人原因让您开始关注这一问题的?
我从事教育工作受我父亲影响很大。上个世纪中叶,中国的农村教育条件非常薄弱,很多人特别是妇女不识字。我父亲是村夜校的校长,负责扫盲工作。他对这份工作很热心、很投入。在他的帮助下,很多人第一次写出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读懂了报纸和书刊。特别是一些母亲识字之后,把自己学会的字教给她们的儿女。我从小受到他的影响,长大以后,做了教师、做了母亲,体会更深了。
性别不平等是全球根深蒂固的顽疾,很多地方的女性仍然是弱势群体,占全球贫困人口的70%;世界成人文盲中近三分之二是女性;全球失学儿童中女童超过一半;很多妇女往往缺乏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饱尝生活艰辛。女性最渴望平等和尊重,因此,我很愿意为女童和妇女教育事业做些工作。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您认为首要工作是什么?要确保女童享有与男童同样的个人发展机会,您认为我们需要在教育领域做出的最重要改变是什么?
女童和妇女教育是一项很崇高也很重要的事业。2014 年 3 月,在教科文组织总部,我从博科娃总干事手中接过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证书时,既深感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促进女性享有和男性同等的实现自身发展潜力的机会,是促进社会发展、推动性别平等、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作用十分重要。教育公平包括机会平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三个方面,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要让女性和男性享有平等的就学机会;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受到平等对待,得到同等升学、同等就业的机会以及同等的社会认可度。我愿意尽我所能,为实现这个目标做份贡献。
作为教科文组织特使,您能否举例说说您是如何推动提高女童和妇女权利的?您常常在出访中访问学校,您希望向师生传递什么信息?
担任教科文组织特使两年多来,我访问了许多非洲和亚洲国家的学校、青少年机构、妇女发展机构,希望更多地了解实际情况,从他们那里吸取智慧和力量,与他们分享经验。我在有关活动中,经常呼吁人们要认识女教师的重要性,认识发展女童和妇女教育的重要性。比如,在联合国举行的“教育第一”全球倡议高级别会议上,我就呼吁各国应该更加重视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在中国,有一个叫“春蕾计划”的女童助学公益项目,自 1989 年启动以来,这项计划已经资助女童 342 万人次,捐建春蕾学校 1489 所,对适龄女童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52.3万
人次,编写发放护蕾手册 150 万套。我作为春蕾计划促进女童教育特使,走访过女童夏令营,看到曾经失学的女童们多才多艺、快乐成长,感到十分欣慰。
我想告诉人们,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有意义生活的基础,也是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相信,只要有梦想,只要有为梦想奋斗
的勇气和毅力,每个女童、每个女性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中国政府出资设立了女童和妇女教育奖。2016 年,您和总干事在北京为首届获奖者颁奖,能谈谈您对她们的印象吗?您认为这个奖对于提升全球对女童和妇女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什么重要作用?
中国政府提议并资助的 “女童和妇女教育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这一领域设立的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奖项,目的是通过奖励为推动女童和妇女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机构,鼓励更多人投身这项事业。2016 年,在北京举行的首届颁奖仪式上,我见到了来自印度尼西亚、津巴布韦的获奖者,她们以及她们代表的机构为促进女性教育事业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非常令人敬佩。正是因为有了她们,有了很多像她们一样甘于奉献、不懈努力的人们,我们的世界才变得更加温暖。我要对她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您本人也是一名教师。您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两段最贴近您内心的经历?您认为教师最需要哪些支持?
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中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将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一位好的教师,对学生而言,就好像他们人生的引路人,既教授知识、启迪智慧,又传递思想、激发热情;对社会而言,就好像他们心田的播种人,在学生心里播下善良、正义、和平的种子。我认为,一名好教师,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永葆创新的动力、活力和能力,促进自身能力提升;要善于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用艺术的力量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要心怀尊重、包容理解,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学生善良、宽容、接纳的品性,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大力倡导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您认为中国教育政策的哪些方面最重要?
在中国,促进教育公平、让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中国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提供营养餐等多种方式,保障女童和妇女受教育权利。中国颁布了《中国全民教育行动计划(2001—2015)》,每年对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全民教育监测。每五年颁布一次《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确定了到 2020 年保障妇女在健康、教育、经济等领域享有平等权利的目标和措施,提出教育工作要全面贯彻性别平等原则,保障女童和妇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受教育程度持续提高。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教育性别平等的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广大女性把握自身命运、参与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
同时,中国积极扩大教育领域对外合作和援助。2015 年,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上表示,将捐款 1,000 万美元,用于支持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落实《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目标。中国还通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基金、奖项等多种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扫盲、教师培训,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发展。
我将履行好特使职责,支持教科文组织促进世界女童和妇女教育,有一分热,发一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