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净化行动
传统媒体受到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冲击;大量没有可靠性的信息四处蔓延;事实和观点之间界限变得模糊;职业道德日渐衰退……在此背景下,2017年3月23日,题为“批评炮火下的新闻业”的国际研讨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失去了信誉,难以重获公众信任,新闻业的无上权利已经有所动摇。
过去10年间,科技、经济、政治方面的变革污染了世界媒体领域。媒体的观点极化是民主的珍贵工具,然而,它同时也导致了虚假的、受操控的、有害的内容大肆传播。我们到底是获得了信息,还是被操纵了?一般公众往往很难区分事实的真伪。
在真正的新闻被虚假新闻笼罩的现状下,《信使》邀请了十几个国家的新闻工作者和专家在“广角”专栏里深入剖析现今媒体面临的种种棘手问题。
新闻工作者们认为,为了解决新闻业危机,首先必须净化媒体空间。今天的媒体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骗局”“另类事实”和其他形式的“虚假新闻”。但是围绕这场危机进行的辩论更加深入:它强调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各自的角色和相互影响产生哪些不同观点和分歧;它讨论社会思潮和教育;它关注新型商业模式;它寻找方法,让媒体恢复基本的反权力功能并重新成为完善民主制度的担保人。
全球的新闻工作者和媒体已蓄势待发,为自己最基本的职责而战,谴责对民主权利的侵犯行为。但有时,代价是沉重的,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吉列尔莫·卡诺世界新闻自由奖获得者达维特· 艾萨克的事件证明了这一点。本期“时事”专栏的头条刊登了他具有启发性的事迹。“时事”专栏的其他内容有:值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召开之际,对重建被毁坏的文化遗址进行的讨论;值国际扫盲日之际提出扫盲“疫苗”概念;以及呼应第二届世界开放式教育大会,倡导开放教育资源的文章。
我们本期邀请的嘉宾是享有 “兰佩杜萨岛母狮”美称的朱塞佩纳·尼古利尼,她和非政府组织SOS Méditerranée一起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4月颁发的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和平奖。她主要讲述了只有6,500名居民的意大利小岛如何在两个月里接纳了25,000移民。
通过“观点”专栏,《信使》和首届世界人文大会(比利时列日,2017年8月6日至12日)相连。这场大会是宣扬“人文性人文关怀”的绝佳机会——这是一个探索人际开放性的概念,是幻想破灭世界的唯一出路;本期还强调了人文科学在当今社会的角色,特别是在加勒比地区的作用,以及诗歌作为人类知识和价值观的载体所产生的作用。
《我的面庞,我的土地》是IDENTiTES项目图片摄影报道的标题,旨在呼应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信使》邀请您锁定“聚焦”专栏,对巴拉圭萨科摩克•卡瑟克土著部落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