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绑架的教育
cou_03_17_zoom_01.jpg

摄影:迭戈 • 伊瓦拉 • 桑切斯
文字:卡特琳娜 • 马尔克洛娃
“时间,仿佛是一颗定时炸弹,在流亡中它的脚步停滞,在校历上它步履仓皇,一去不复返。”西班牙裔新闻摄影记者迭戈·伊瓦拉·桑切斯(Diego Ibarra Sánchez)用这个比喻,说出了长久以来萦绕在他心头的思虑——战争正在吞噬整整一代人的未来。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难民中大约只有半数儿童和四分之一的青少年上学读书;而在受冲突影响的地区,有超过2800万儿童根本没有机会入学。
战地记者的镜头很少会记录下战争给教育造成的影响。教师遇害、校园被毁或是改作军事基地、学生遭受严重的心理创伤,最终,数百万学生被剥夺教育机会。迭戈不仅希望他拍摄的战争影像可以打动人心,更希望借此揭示,战争正在毁掉“迷失一代”的未来。
2009年,27岁的迭戈出发前往巴基斯坦,由于母亲就是一名教师,他早已了解到教育所面临着的种种挑战。当年的巴基斯坦时局紧张,暴虐的塔利班武装竭力打击学校教育系统。迭戈就是在那时发起了“被绑架的教育”项目,本期《信使》将在“影像”栏目中着重介绍这个项目。
2014年,迭戈迁居黎巴嫩,他至今仍与妻子和两岁的幼子生活在那里。他一直致力于开展与战争期间的学校这一主题相关的工作,他的足迹遍及叙利亚、伊拉克和哥伦比亚。
迭戈说:“很遗憾,这种情况还没有结束。在世界很多地方,这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我的项目也因此仍在继续。数以百万计的图片从我们眼前一闪而过,但我们从没有静下心来,花一点时间去细细品味其中的含义。世事纷繁,我们匆匆路过,成为欣赏他人痛苦的观众。”身为摄影师,迭戈希望借助作品中蕴含的力量,吸引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的观众停下脚步来想一想,协力拆除这颗至今仍在嘀嗒作响、威胁到全球众多学童的定时炸弹。
战争的伤疤。从墙上的破洞看见一间损毁的教室,叙利亚哈塞克,2016 年4 月13 日。

法国“小丑无国界”协会在黎巴嫩的一所学校为难民儿童表演,2014 年12 月。全球一半难民是儿童,他们大多居住在发展中国家,而当地许多学校在为本地儿童提供教育方面都已左支右绌。

2016 年12 月16 日,在黎巴嫩扎赫勒郊外一座非正式营地的临时搭建住所,一名年轻的叙利亚难民正在游戏。全球流离失所人数创下新高。2015 年, 6530 万人被迫流离失所。53% 的难民来自叙利亚、索马里或阿富汗。
2016 年4 月,在叙利亚沙达迪的一所学校,数百本教科书被“伊斯兰国”的武装分子烧毁。在叙利亚,学校和医院一样,是最危险的地方。但1907 年《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早已规定要保护学校和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