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

广角

和平可否传授?

cou_01_18_shoot_01.jpg

胡 安·曼努埃尔·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哥伦比亚总统,2016 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2016年12月 在诺贝尔和平中心。

和平不只是没有战争,也是青年学习曲线的关键起点。奥斯陆诺贝尔和平中心,即诺贝尔和平奖官方陈列馆,开办了自己的教育计划,传授和平。每年有一万多名6至19岁的儿童参观该中心。

托瑞尔·罗克塞思

        挪威首都奥斯陆中心有一座经过改造的火车站,俯临港口。每年都有数千名小学生走过这座火车站的门,寻求一种难以捕捉的东西——和平。

        建立诺贝尔和平中心, 并将其作为一座有关诺贝尔和平奖的博物馆,是挪威诺贝尔协会前主任盖尔·伦德斯塔德(Geir Lundestad)的倡议。它是一个独立基金会,资金来源是私人捐款和政府赠款,任务是增进人们对诺贝尔奖的兴趣和了解,讲述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与和平奖得主的故事。

        中心举办各种活动,意在促进反思和接触有关战争、和平与解决冲突的专题。自2005年开放以来,中心举办了60多次长期展览和临时展览,包括12次关于和平奖的展览及关于和平奖得主与各国领导人的展览,迎接了160多万参观者。

        除了这项工作,中心同时也开办了一项教育计划,意在打开年轻人的心胸,接纳和平观念,了解如何界定和平、促进和平。每年都有一万多名来自挪威、欧洲,甚至更远地方的6至19岁的儿童参观该中心。

        中心有一个由四位训练有素的教育工作者组成的小组,他们每年开办10个专为儿童、家庭和大龄学生而设计的计划。任何学校或个人都可以报名参与长达一小时的培训课程及其他诸如讲座、电影之类的活动,这些课程和活动都涵盖了诺贝尔和平奖历史的核心专题,诸如解决冲突与人权问题等。

界定和平并不容易

        我们做儿童工作,首先是探讨和平概念。人人都知道自己想要和平,但要谈论或传授却没有那么简单。当我们开始界定和平时,大多数学生首先都说和平就是没有战争。

        但这样定义周全吗?我们激励他们深入思考。和平是否有可能不只是没有战争?如果是,和平是什么?是什么摧毁了和平?显而易见的答案就是战争与冲突,但和平也可以毁于贫穷、种族主义、环境灾难或者民主与人权的缺失。我们开始提出更难的问题。如果种族主义摧毁了和平,难道我们不应当反对它吗?如果贫穷摧毁了和平,难道我们不应当努力根除贫穷吗?如果人权的缺失摧毁了和平,难道我们不应当努力确保人人享有人权吗?

        我们也请学生发表看法,谈谈什么可以促进和平。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更充分地探讨人权、国家和团体如何才能齐心协力,人们彼此互相尊重等专题。提这些问题,目的是使他们理解和平是一种正能量,而非负能量。

        在诺贝尔和平中心,我们认为,我们工作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获得可以化为行动的知识和价值观念,从而令他们个人及其社区受益。要培育自觉、宽容、有同情心的公民,就必须以民主、人权和解决冲突为基础。

从基本的东西开始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年)在《学校与社会》中写道:“民主必须代代更生,教育是民主的助产士。”这位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者认为,应通过解决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方式教育孩子们。我们也尝试采用同样的办法。

        我们谈论人权时,就从基本的东西开始,比如询问学生他们是否觉得他们表达观点时得到了倾听。从这开始,再迈出一小步,谈论其他那些未被允许自由发表言论的人,如诺贝尔奖得主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或德国和平主义者卡尔·冯·奥西茨基(CarlvonOssietzky)。然后,我们讨论出自基本人权的责任。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因材施教。比如,我们知道,教授最年幼的学生了解儿童权利的重要性时,角色扮演最奏效。我们激励年龄较大的学生在基于真实生活困境的疑难案例中选择立场。最重要的是,我们尽力确保培训项目切中肯綮,并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


诺贝尔现场,由美国艺术家大卫· 斯莫尔(David Small)设计,通常被 称为“诺贝尔和平中心的心脏”。

利用亲身经历

        用开放式问题引导的讨论可以增强学生的移情能力。什么是种族歧视?一再遭受种族歧视会对人的内心产生何种影响?种族歧视的后果是什么?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学习如何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扩大其理论词汇。我们利用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强化人权的普遍内容,并为学生创造一个彼此分享和测试立场的安全框架。

        同时,在这些学习计划中,我们利用我们的档案材料及和平奖得主的事迹作为促进和平行动的有力而又具体的事例。这可能包括奥地利小说家兼和平主义者贝尔塔·冯·苏特纳(Bertha von Suttner,1905年获奖,是第一位单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女士),因为她坚持不懈地参与国际和平运动;美国活动家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1964年获奖),他利用非暴力方式推进民权运动;伊朗人权律师希琳·艾巴迪(Shirin Ebadi,2003年获奖),他大无畏地从事普及人权工作。

        为了跟进,我们大力建议教师将在中心开启的对话带回课堂。我们在我们的网站上提供后续任务,以支持实践和加深认识活动。我们常常收到教师的积极反馈,声称访问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辩论。

 

 

托瑞尔·罗克塞思
托瑞尔·罗克塞思(挪威) 诺贝尔和平中心的教育主任。在中心,她领导由四个教育工作者组成的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