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

欢迎来到人类世!

人类世、技术圈、大加速、第六次灭绝――如今新闻报刊和科学文献都在大书特书这些概念。但这些术语到底是什么意思?首先,人类世究竟是指什么?这一备受争议的概念的科学、伦理和政治含义是什么?Anthropocene这一术语――anthropo意为“人”,cene意为“新”――是20世纪末创造的词汇,目的是为了表明我们在人类活动已经造成地球生态系统巨变之后可能已经进入的一个崭新的地质年代。


《噩梦》(Bad Dreams)是法国摄影师吉奥姆·布雷斯庸和委内瑞拉摄影师卡洛斯·阿耶斯塔于2013年在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的禁止通行区拍摄的系列作品之一。

我们正在见证,自人类生命开始以来,动植物物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技术圈,包括我们现用或者用过后丢弃的一系列技术材料,如今已经重达30万亿吨。气候变化正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安全,它对世界上最脆弱地区影响尤其大。

有些人认为这个新年代是不负责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后果,因此更喜欢用资本世一词来描述它。还有人则认为人是一种地质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可能会使第六次灭绝提前到来。但是人类真的处在大灾难的边缘吗?

如此可怕的世界末日预言引得世界各地惶惶不安,所以,《信使》邀请广大的自然科学专家,包括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还有人文科学专家,如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在广角版块发表对此问题的看法。这些专家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文化,并且都尽量避免在发表看法时使用行话术语。但为防仍然有人不得要领,我们编制了一份词汇表来解释这个人类新时代的用词,以帮助读者顺畅阅读。 

观点版块中,有三位国际著名学者仔细考虑了多样性概念――法兰西学院院士米雷耶·戴尔马·马蒂(Mireille Delmas-Marty),塞内加尔哲学家苏莱曼·贝希尔·迪亚涅(Souleymane Bachir Diagne),吉布提小说家兼日记作者阿卜杜拉赫曼·瓦贝里(Abdourahman Waberi)。《信使》刊登他们的文章,以庆祝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5月21日)和生物多样性国际日(5月22日)两项庆典。

 

本期的嘉宾比比·罗素(Bibi Russell) ,孟加拉国的时装设计师。她曾是伦敦的超级模特,如今走下T型台,一门心思以时装促发展。她目前在印度工作,帮助年轻妇女找到自己的方向并开始新生活,这其中包括那些童年就被拐卖的妇女。

为庆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五月非洲周,我们在时事版块重点介绍了非洲大陆西部南部的青年。我们先访问了2018年世界图书之都雅典,后前往世界的另一边――加拿大的西北领土,去认识当地土著社群设立和照管的萨图生物圈保护区,了解那里的大熊湖人。

最后,影像邀请我们关注埃塞俄比亚13岁女孩凯娄(Qello) 生活中平凡的一天,了解她生活的每时每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于2018年庆祝其创刊70周年。今年每期杂志都将特刊一篇文章以回顾这一非凡的壮举。本期,乌拉圭共和国大学校长罗伯特·马尔卡里安(Roberto Markarian) 夫子自道,叙述了《信使》对他人生的影响。

编辑主任,雅斯米娜·萨波瓦(Jasmina Šopova)

 

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