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

观点

致青年的一封信

cou_02_18_waberi_01.jpg

《国王的财富,第四只眼睛》(《古代的努比亚人》),2016 年。由肯尼亚造型艺术家赛勒斯·卡毕鲁创作的艺术品。

“非洲古代一位先哲曾有云:人于真相,彼执彼见,吾执吾词,然真相介乎中间。如欲趋近真相,须稍微步出一己之见,朝对方迈出一步。”这是阿马杜·昂帕泰·巴(Amadou Hampâté Bâ)20世纪80年代在一封信中向非洲大陆和其他地方的年轻人传递的箴言。今天读来,这封信颇具预言色彩。

阿卜杜拉赫曼·A·瓦贝里

从撒哈拉沙漠的一端到另一端,大部分非洲青年过的是惶惶不安的生活。这些年轻人一无所有,迷惘无措,在一场冒险之途中尽心竭力。对他们来说,面对沙漠、蛇头、铁丝网、地中海的波涛似乎都比半途而废、腐烂在藤蔓上要好受得多。除此之外,他们还能怎样呢?如果不得不选择的话,他们宁愿搬家、逃离、选择迁徙、葬身海中。闻人询问,沉船幸存者给出的理由多是无法生存。穿越撒哈拉被卖至利比亚为奴或加入博科圣地组织既非选择,也非人生计划。

这些年轻人生长于贫民窟,根本没有机会去领悟那些不吝指点人生、传授人生经验教训的先贤们留下的警句箴言。其中一位先贤当属整个非洲大陆的标志性人物——马里人阿马杜·昂帕泰·巴(Amadou Hampâté Bâ,1901—1991年),他有一句流传至今的著名格言:“在非洲,长者离世,犹如图书馆遭焚。”

他的原话是“我认为,每一位传统守护者的死亡都犹如一座未开发的文化宝藏惨遭焚毁。”那是1960年12月1日,当时,昂帕泰·巴正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马里代表团团长,马里则刚刚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久。昂帕泰·巴在发言中恳求,“传统守护者是传统的唯一承载者,但不幸的是,他们已来日无多。必须拯救巨大的口传文化遗产,不能任其随着传统守护者的死亡而毁灭。”

我曾经对自己说,我十几岁的时候,要是有昂帕泰·巴做我的祖父该有多好啊。但扪心自问,我很有可能会对他的谆谆教诲充耳不闻。老旧的宽大长袍、皓首白头以及他们的传统价值观对我没有任何吸引力。少不更事的我曾大肆抨击这个在我看来消极又过时的世界。我根本不接受它的规则,然而,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

如果今天这个世界,不论是在非洲,还是在其他地方,迫切需要像《温杰林的奇特命运》(The Strange Destiny of Wangrin)一书作者那样的守护神式的人物,那必定是因为代际关系已呈完全崩裂之相。家庭圈子已然严重收缩,更糟的是,它已今非昔比,不再是启蒙开化和播撒传承的稳固基石。

“我亲爱的年轻朋友们 ……”

昂帕泰·巴在1991年,即他去世前六年,写下了一封致青年人的信,读来如同一份遗嘱。他写道:“现在对你讲话的这个人是来自20世纪最早出生的那代人。”然后他告诫称:“年轻人,作为20世纪最后出生的一代人,你们生活在一个既令人恐惧又令人着迷的时代。说它令人恐惧是因为它让人类面临种种威胁;说它令人着迷是因为它在知识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面开启了诸多可能。生长于21世纪的几代人将在种族和思想领域经历一场奇遇。如何吸纳这一现象,决定着他们是将确保续延这一奇遇,还是将在致命的冲突中自我毁灭。在这个现代世界中,再也没有人能够躲进象牙塔避难。所有国家,无论强弱富贫,如今都是相互依存的,哪怕只是在经济上或是在面对全球战争的危险之时。不论喜欢与否,整个人类都在同舟而行:当飓风袭来,所有人都会同时受到威胁。在一切为之晚矣之前试着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岂不更好?”

这位来自邦贾加拉的智者鼓励这些在各种利益群体彼此冲突和相互撕裂的两极世界中成长和发展的年轻人“逐渐培养一种新型思维,更加注重个人和国际层面的互补和团结”,因为“在我们这个充满各种威胁的时代,人们切不可强调区分彼此的相异之处,而必须强调彼此的共同点,尊重彼此的身份。结识他人并聆听对方的声音永远要比冲突或将一己观点强加于人的乏味讨论更让人感觉充实,即使是对自身特性的绽放也是如此。”这一点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这位舌灿莲花、用词精准的作家还借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观点:“人类生活就像一棵大树,每一代人就是一个园丁。优秀的园丁绝不会将树连根拔起,而是掌握时机,知道如何修剪枯枝,并在必要时,审慎明智地进行有益嫁接。砍伐树干就是自杀,就是放弃自己的人格,伪装他人人格,绝不会全无破绽。让我们再次牢记那句老话:木头已在水中很久,它可能会漂浮,但决不会成为鳄鱼!”

“年轻人,请做个好园丁,”昂帕泰·巴劝诫道,“只有牢牢扎根于自己,才能对外敞开心灵,无畏无害,且予且受。”

他身为非洲传统社会的捍卫者,认识到非洲传统社会有“其缺陷、过分之处和弱点”,所以提请我们注意,非洲传统社会“首先是一个在各个层面都展现出责任和团结的文明”,在环境层面亦是如此。“人类也被认为对周围自然世界的平衡负有责任。禁止无端砍伐树木,禁止无故杀害动物。这片土地不是人类的财产,而是造物主托付给人类的一种神圣信托,人类不过是管理者而已。”人类世时代是人类与自然分离造成的结果,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一教训让我们不由得严肃质疑我们现今所采用的既破坏传统又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

开放的心态、多样性、对话和相互理解——这是承载着昂帕泰·巴信中宝贵信息的四大支柱。现在是时候把它交到每一个人的手上了,不分老幼,不分非洲还是其他地方。

身为故事讲述者、作家、诗人、民族学家、精神领袖、命理学家和外交官,阿马杜·昂帕泰·巴自称是“伟大圣道大学的毕业生,曾在猴面包树树荫下受教”。他为达到知识的更高领域走过一些非同寻常的路,以将知识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手中为己任,不分信仰,不分肤色,不分年龄。

 

图片: 

Cyrus Kabiru

延伸阅读:

Amadou Hampâté Bâ 

Amadou Hampâté Bâ相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文章

青年相关《信使》文章:

阿卜杜拉赫曼·A·瓦贝里

阿卜杜拉赫曼·A·瓦贝里 马里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出生于现吉布提共和国境内。目前在法国和美国两栖,是美国华盛顿特区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教授。瓦贝里撰有小说多部,其中包括《在非洲合众国》(Aux États-Unis d'Afrique,2005年)和《圣歌》(La Chanson Divine,2015年)等,同时还在法国报纸《世界报》 上开设双月专栏。他的作品富含愤怒、温柔和同情之感,意从世界中寻求答案,至今已被译成十几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