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

人工智能:希望与威胁


艺术家艾夫热尼亚·戴姆尼耶夫斯卡(Evgenija Demnievska)的数字艺 术作品。作品中为罗马神祇雅努斯,他有两副面孔,一副看着过去,一 副注视未来。他主宰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所有转变。

如今,计算机和机器人正在学习作决定!当然,“决定”这个词放在机器身上有些言过其实,因为它们没有任何意识,“思维能力”的进化水平甚至还不及青蛙。然而,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发展足以让一些人惶惶不安,也让一些人陷入了迷思。

在神话与现实之间,这项有可能毁灭万物的技术目前到底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在广角部分,《信使》试图理清所有调查线索,并提供一些术语方面的指导,以帮助外行读者找到通往这个迷人却可怕的人工智能世界的甬道。

对许多人来说,“智能”一词在形容机器或机器人时只是一个隐喻,我们可以放心,它们注定只能是人类的忠实助手,服从于人类。人工智能通过机器翻译帮助我们跨越语言障碍,完成许多日常工作,甚至包括做家务、制造商品、提供比医生还要高效的早期疾病检测,以及制造靠意念控制的假肢。

尽管如此,深度学习大数据的结合不仅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的革命,还掀起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而我们的社会还没有作好这方面的准备。许多专家认为人工智能不仅是一次技术变革,更像是一场文化革命教育需要迅速适应新的现实,以便子孙后代能够学会在一个完全不同于我们当下环境的世界里生存。

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用人工智能领域现有的数据来证实成见和偏见,难道不会有风险吗?机器已经学会了用种族特征分析、审查和犯罪人格预测等歧视性标准来分析行为模式,并正在将它们投入使用。技术发展越复杂,提出的伦理问题也就越复杂。杀手机器人的发展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显著例子。

除了这些伦理问题,还有权力垄断的风险。虽然人工智能只是在非洲迈出了第一步,但一些国家正在投入数十亿美元开展基础研究,据我们所知,这些研究几乎全部集中在少数几个计算机巨头的手中。这些国际挑战呼吁我们开展国际合作。要以负责任的方式开发人工智能,这一点至关重要。                                                                                                               

 

我们的老读者都知道,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创刊第70周年。今年的每一期《信使》都会刊登一篇文章,回顾这本杂志不平凡的历程。7月18日,我们将庆祝另一个特殊的纪念日:纳尔逊·曼德拉诞辰一百周年,他在罗本岛漫长的铁窗生涯中被剥夺了阅读所有出版物的权利——但《信使》除外!

时事部分,我们为您准备了发现之旅,通过无人机视角探索玻利维亚蒂亚瓦纳科的神秘寺庙。您还将在吕克·雅克(2006年奥斯卡获奖影片《帝企鹅日记》的导演)的陪伴下,“造访”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

在阿尔及利亚的内战和血腥屠杀过去20年之后,我们与我们的嘉宾——纪录片制片人马列克·班斯麦尔共同回首这段岁月,他的任务是打造祖国的“当代记忆”。历史、记忆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也是瓜德鲁普哲学家阿兰·富瓦思考的核心内容,我们专门在观点部分为他留了一定篇幅。

影像部分,这次,我们在弗罗丽安·拉塞的陪同下周游世界,这名摄影师为那些头顶着五花八门的重物的搬运工着迷。他们时而会弓着背,但头部却始终保持着一定高度,这些现代女像柱承载的是传统、教育和家庭,以及生命本身的重量。

编辑主任,雅斯米娜·萨波瓦(Jasmina Šopova)

 

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