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

广角

在非洲普及人工智能

cou_03-18_facebook_01.jpg

《沉醉于自我搜索的网民》(Narcisurfing Netizenship,2015年)是刚果民主共和国艺术家莫里斯·莫比卡奇(Maurice Mbikayi)的雕塑作 品,他对现代技术对社会、特别是非洲社会的影响充满兴趣。

穆斯塔法·西塞(Moustapha Cissé)今年32岁,出生于塞内加尔。他在国内学习数学和物理,随后在法国和加拿大获得了人工智能硕士学位,返回巴黎后,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两年前加入脸书公司人工智能研究项目(FAIR)。该项目设立于2013年,在纽约、门洛帕克(加利福尼亚)、西雅图、巴黎、蒙特利尔等地均设有实验室。这就是西塞的故事,他将向我们讲述他的研究、动力和希望。

穆斯塔法·西塞;卡特琳娜·马尔可洛娃 担任采访

 

您在巴黎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从事哪些项目?

我最关注的是人工智能的公平性、透明度和可靠性。2017年,我和同事们率先开发出了评估智能系统稳健性的算法Houdini),可以用于音频、视频或其他媒介。

算法的稳健性对于人工智能产品的安全至关重要。试想,如果有人要恶意改动自动驾驶汽车的算法,会发生什么情况!任何计算机系统都可能遭受外部攻击,要么是黑客攻击,要么是恶意篡改。因此,务必要确保系统能够抵御这些攻击。

我和一位同事近期开展的另一项工作,是争取让智能算法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无论性别、种族或其他因素,保证算法的运行都不会出现任何差异。

换言之,我要确保算法不仅尽可能可靠,而且还要尽可能贴近算法为之服务的人类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

例如,研究发现面部识别系统对于欧洲面孔的识别率要高于非洲面孔。诊断皮肤癌的人工智能系统也存在这个问题,白人患者得到的结果要好于黑人患者。同样,人们还发现一些系统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性更为有效。由此可见,这些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忽视了价值观的某个方面。我正在与同事们合作,在开发人工智能时,从建模阶段开始就将价值观融入人工智能系统。假如我们希望人工智能能够平等地惠及所有人,这项工作就是人工智能开发中的重要一环。

 

您曾经说过,人工智能研究界不应继续一味地关注“白人的问题”。

所有在西方世界已是现实,而在其它地方尚是梦想的问题,在我看来都是“白人的问题”,譬如自动驾驶汽车。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许多地方,人们每天都面临着另外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技术要简单得多,然而却不存在。我认为,如果科学工作组能够去思考这些人的需求,我们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具体地说,您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人们的生活呢?

让人们有机会获得信息来建立社交网络,更快地融入身边环境,找到工作等,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早期疾病诊断,提供治疗方案,也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许多行业,我希望但凡有需要的人(而不仅仅是部分人口)都可以得到人工智能的协助,以应对本世纪的各种挑战。就个人而言,我努力让事情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我深信,人工智能研究界正在取得巨大进展。

 

处境最不利的弱势群体要如何才能接触到这些技术进步呢?

要向所有人开放这项技术,就必须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授,借助教育手段,让需要的人掌握这项技术。我可以向你保证,人们一旦掌握了方法,就可以解决自身的问题。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和一群朋友一起,在非营利性专业知识共享团体“非洲数据科学”开办的非洲暑期学校里教人工智能课程。每年夏天,我们都会用一到两周的时间,向希望了解这门学科的师生们介绍各种人工智能技术。

去年,我和另一群朋友发起了“人工智能研究界的黑人”倡议。我们召集到200 多名黑人研究员(不包括非裔美国人)出席2017年第30届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全球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科学会议)。而往年,与会总人数可能超过5000人,但黑人却不到10人。

由此可见,我们正在以微薄之力,努力让更多人普遍接触和了解人工智能。我知道仅仅这些还不够,还需要采取更多行动,但我很乐观。

 

这些举措是您的个人行为,还是您在人工智能研究项目中的工作?

这些举措都是我与朋友们一起发起的,但我的确得到了脸书公司提供的后勤支持和财务支持。脸书公司赞助了大约50名非洲青年研究员参加了我刚刚提到的那次大会。

 

图片:Maurice Mbika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