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

时事

教科文组织在乍得湖畔

cou_04_18_biopalt_web.jpg

喀麦隆瓦扎-洛贡泛洪区,达贾罗社群在捕鱼。

2018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一个重大项目,旨在加强乍得湖盆地人民的灾后复原能力。过去40年来,一场重大干旱曾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

阿涅丝·巴尔东(UNESCO)

乍得湖生物圈与遗产(BIOPALT)项目为自身制定了一个远大目标——让当地居民在乍得湖沿岸安居乐业。2018年2月26日,在尼日利亚阿布贾举行的一场国际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该项目,旨在对该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评估,从而以更可持续性的方式加以管理。此外,还将在该地区开展试点行动,恢复各类生态系统,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当前面临的挑战十分艰巨。乍得湖水系是4000多万人的淡水来源。1960年至1985年期间,该流域的降水量减少,导致湖面面积缩小了90%以上。湖水急剧干涸给当地的环境和经济带来了严重后果,数以千计的人因此陷入贫困,不得不背井离乡,逃离这个地方冲突频发、缺乏安全保障的地区。 

乍得湖生物圈与遗产项目拥有相应预算来应对如此大规模的生态灾难。三年来,非洲开发银行已向五个相关国家——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尼日尔和尼日利亚——拨付了近650万美元。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与乍得湖流域委员会(LCBC)共同落实该项目,后者负责协调该盆地水资源共享国之间的行动。

乍得湖生物圈与遗产项目计划勘测该地区的水资源,恢复喀麦隆、乍得和尼日利亚之间的野生动物(尤其是大象)迁徙走廊。该项目还计划恢复湿地来应对水资源枯竭,并鼓励开展螺旋藻(在该地区历来由女性采集的绿藻)种植等创收活动。其他行动还包括保护乍得湖的特有生物——库里牛(Kouri cow)。 

这一项目还旨在鼓励沿湖各国共同努力,使乍得湖日后能被指定为跨境生物圈保护区。此外,项目旨在增强地方性技能,让这些国家能够提名遗址以供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帮助各国确定其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凝聚力是该项目将要解决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在这方面,年度会议(或湖边会谈)将使各个年龄段、不同族裔和宗教信仰的人相聚一堂,让他们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