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求之书
1948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宣布出版第一卷《需求之书》,以分析和清单的形式,介绍经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特别是欧洲和亚洲国家在教育、科学和文化方面的损失和需求。
正如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朱利安·赫胥黎在书的序言中所写:“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一次又一次重复同样的故事……或许通过不断地重复,才能更好地去面对那些威胁世界的问题。”该书也多次强调了这种重复的必要性。
为了应对70年前存在的全球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取的这一举措与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逻辑相似。虽然该书的范围与之相比更加有限,但它突出表达了改变世界和确保新一代美好未来的意愿。当时的理念是通过需求评估和建议提供,采取具体行动,满足相关需要。
也恰恰是在2015年,当联合国确立可持续发展目标之时,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舰杂志《信使》在1948年至1954年间的期刊的启发,秘鲁艺术家费尔南多·布赖斯创作了相关墨水画。在阅读杂志的过程中,他发现了那篇介绍《需求之书》的文章。文章的题目如此具有象征意义,以至于让他为自己的系列作品取了同样的标题。
为了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出版70周年,在本期杂志的赠刊中,我们再现了这一系列作品中的50幅图画,并配以原文的简短摘录,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六种官方语言发表。“不得不说,这份杂志非常精彩,是一份极好的历史文献,它记录了每一个特殊时刻,真正地做到以全新视角诠释进步理念。”费尔南多·布赖斯在2018年10月至12月的本期期刊采访中如此评价。他说: “尽管世界已历经沧海桑田,但是我们关切的仍然是同样的问题。”
的确,战后的许多希望在这70年中已经成为现实。然而,许多被费尔南多·布赖斯转化为艺术作品的《信使》历史页面,依旧拷问着当今的世界。这些旧文在呼吁尊重人权、性别平等、文化多样性和言论自由方面,于当前仍能引起共鸣。它们将教育、科学、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一些挑战重新列入议程,并且为争取国际合作和捍卫和平的努力继续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女士在2018年6月12日举行的第一届教科文组织《信使》论坛上强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从早期构建一个理想人文世界以来,便发挥着特殊的 “思想实验室”的作用。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也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媒体,引起世界各地的共鸣。”这些都推动着教科文组织理念的实施。
2018年10月至12月的这期赠刊即是最好的说明。
文森特·德富尔尼 , 雅斯米那 ·萨波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