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

广角

论稻鱼鸭和人

cou_01_19_china_web1.jpg

在中国从江县,到了秋季,所有人都为了收割稻米而忙碌劳作。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几千年来都生活在贵州省中部从江县,在形成单一民族之前,就讲求保护生态环境。几个世纪前,他们发明了一种我们今天称之为“绿色”的农业系统——生产有机食品,同时也保持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稻鱼鸭”共生系统是他们祖先智慧的结晶。

戴蓉、薛达元

从江县主要是侗族、苗族和其他 13 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那里耕地匮乏。面对恶劣的环境,侗族人民展现出他们的天赋才干,发明了一种能提供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利益的农业生产系统。

他们至今仍沿用祖先的做法,使生态系统得以循环利用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传统的糯米品种被保存了下来, 如今人们不仅在梯田上种植糯米,还在那里养鱼。待鱼长到10 厘米大小时, 再把雏鸭引入梯田进行繁殖。

“稻鱼鸭”系统可追溯到东汉时期 ( 公元 25—公元 220 年 ),它以各种生物的生物和生态特征为基础,尊重每种生物的需求。这种养殖办法可以充分利用可用的太阳能、水和矿产资源,从而创造一个惠及各个环节的生产结构。

稻秧插种面积约为 126 平方千米, 它们为鱼鸭提供了荫凉和有机食物, 而鱼鸭不仅捕食害虫,还能产生极好的肥料——因此在稻田除草、施肥和充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稻、鸭、鱼都是土生土长的品种,不需要喷撒任何杀虫剂,因为这一系统能很好地保护它们免遭病害,同时还能有效保护当地农业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并大幅降低动物饲料和劳动力成本。

从江县与世隔绝的山区村民们主要就靠这些稻田吃饭。和芋头、莲藕、水芹菜及车前草一样,那里有 100 多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竹笋和蘑菇)与各类水稻共存。当地人还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蜗牛、鳗鱼和泥鳅等水生动物。有机耕作模式提高了鱼和鸭的市场价值,它们的售价是传统产品的两倍。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承认这一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充分利用水土资源的生活模式”, 并在 2001 年将其指定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遗址(GIAHS)。2013 年, 中国政府将这一中国高山农业的杰出典范列入了第一批国家重要农业遗产系统。

焕发新的生机

然而,这一传统农业系统受到了全球化和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的威胁。不加选择地引进外来高产作物品种, 导致采用该系统的土地面积逐年减少。此外,几十年来大规模使用杀虫剂和化肥,也给该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农田和水污染,威胁到粮食安全。

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开始意识到现代农业生产带来的不足,也认识到更健康、更优质的食品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他们已经开始倡导未来的农业发展使用传统做法。这应当能够极好地保护古老的农业系统——确保农民增加收入, 环境得到保护。同时, 也将有助于促进该地区的旅游业,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

这种新的认识有望使“稻鱼鸭” 系统焕发新的生机,为中国和世界其他自然条件类似地区的现代农业带来启发。这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能帮助解决全球农业和环境退化造成的问题。

图片:旷惠民

 

薛达元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全球评估的主要作者。

戴蓉

中国少数民族土家族民族生态学家,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工作。 她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亚太区域评估的主要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