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我们想写一本关于水的百科全书,你们能帮忙吗?” 带着这个要求, 生活在尼加拉瓜博萨瓦雨林地区的玛扬纳原住民代表团在 21 世纪初来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玛扬纳人居住的森林被誉为“中美洲生物走廊的心脏”, 199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当地和土著知识体系(LINKS) 方案。现在正是开展创新项目的最佳时机:让土著知识的保留者留下录音,将玛扬纳人关于鱼类和海龟的全部知识集结成册,公开出版。2010 年,这套书以两种语言(玛扬纳语和西班牙语)出版,分为上下两卷, 总篇幅超过 450 页,这标志着收集整理玛扬纳人自然知识大型项目的第一阶段顺利完成。
玛扬纳人知道,如果不尽早把本族的知识写进书里,这些知识就会逐渐消失,就像他们的森林资源状况在非法砍伐和发展集约化农业的压力下步步后退一样。这两种开采自然资源的方法与博萨瓦保护区内土著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背道而驰,当地人的谋生之道主要是渔猎、种植蔬菜水果和饲养家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帮助玛扬纳人保留住了本族的知识,让这些知识既可以传递给后世子孙,又可以提供给国际科学界。这正是当地和土著知识体系方案的主要目的——确保土著知识在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中得到公平待遇,将土著知识纳入科学辩论和政策之中。
土著知识包含着自然资源存在、兴旺和永续利用的重要信息,传播、传递该知识的唯一方式就是语言。为此,在越来越多的土著语言濒临灭绝的今天,保护土著语言对于维护语言多样性、保持世界文化和生物多样性, 都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2012 年发表的《承受不确定性》一书中指出, 土著民族只占世界人口的 5%,但在全球 7000 种语言当中,土著语言占了大多数, 土著民族“ 拥有、占用或使用着全球约 22% 的陆地资源,覆盖了全球 80% 的物种”。
1 月 28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 2019 年为土著语言国际年(IY2019),国际社会再次承诺要支持土著民族努力保护本族知识,争取享有各项权利。 自 2007 年 9 月 13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土著人民权利宣言》以来,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
然而,土著民族要想走出边缘化的困境,克服当前的许多障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全球赤贫人口当中, 土著人口占了三分之一;正如联合国土著人民权利问题特别报告员维多利亚 • 托利 - 科尔普斯 (Victoria Tauli- Corpuz) 所说, 在一些国家, 农业、土地、资源保护、林业和矿业等方面的立法与促进土著人民权利的立法之间依然存在矛盾。
本期《信使》的“广角”栏目以土著民族为题,标题采用了一句中国谚语“饮水思源”,意在铭记土著知识是所有知识之源,在现代社会理应占有重要位置。《信使》杂志以本期内容庆祝 2 月 21 日国际母语日。
文森特·德富尔尼、雅斯米娜·萨波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