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

广角

重振摩苏尔

cou_02_19_mossul_01_web.jpg

2018年11月10日,伊拉克大提琴演奏家卡里姆 · 瓦斯菲(Karim Wasfi)与一支管弦乐队在饱受战争蹂躏的摩苏尔老城区表演。

2018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科威特举办的重建伊拉克国际会议上提出了“重振摩苏尔精神”倡议,支持国际社会团结起来,携手重建这座毁于战争、劫掠和破坏的城市。摩苏尔处于中东地区文化和宗教的交汇点上,此次重建必将成为其多元城市历史的一部分。

摩苏尔曾经遭到“伊黎伊斯兰国”(ISIL)的侵略,暴徒们到处抢夺文化遗产,将城市摧残得面目全非。这些破坏行为刻意针对礼拜场所(清真寺和教堂)、纳比尤努斯神庙,还有收藏了亚述和帕提亚时期雕像和壁画的摩苏尔博物馆。城市图书馆连同馆藏的数千册古籍善本也被蓄意纵火焚烧。同时,珍贵的文物流入非法交易市场。

在“伊黎伊斯兰国”的占领下, 伊拉克原有的教育系统彻底失效,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无一幸免。学校里不再开设历史、艺术等科目,取而代之的是蓄意煽动仇恨的教育内容, 教师们也被迫传播“伊黎伊斯兰国” 的极端主义思想。尽管绝大多数家庭决定让孩子退学,但还是有一部分留下来的学生受到了系统性的教条灌输。

有鉴于此,摩苏尔不仅需要恢复文化遗产,还需要重塑尊严和记忆。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动员国际社会,提出一项将遗产、文化和教育事业结合起来的倡议,目的是为摩苏尔提供新的视角,注入新的动力。

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与伊拉克政府合作,围绕三条主线逐步推行这项倡议,邻国、国际组织和欧洲联盟(EU)等众多行动主体也参与其中。

在修复古迹、重建摩苏尔老城区的城市结构之余, 一项旧城(摩苏尔和巴士拉)房屋重建和文化遗产专业人员培训项目也将在欧洲联盟的支持下开展。这项工作将采用众人参与的形式,着重培养技能和创造就业机会, 以期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社会和解。

另外,遭到“伊黎伊斯兰国”破坏的宗教场所清单已被编写成一部出版物,可用于支持宗教间对话研讨会, 恢复社区间的联系。一项旨在保护濒危的非物质遗产且为流离失所者和收容社区创办“流动文化空间”的紧急计划也已进入筹备阶段。

与此同时,伊拉克政府呼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助制定2020—2030年国家教育战略,为重建可以满足民众需求的教育系统奠定基础。当下, 已经有多个教育项目同步开展,旨在再次为共存创造条件,防止极端主义卷土重来。

其中,有两个项目的目的是确保摩苏尔老城小学的安全,让学生可以在校内学习成长,在相互尊重的同时与他人交往,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营造宽容与和平共处的氛围。

这些项目得到了日本和荷兰的支持,并致力于运用整体协作的方式, 让儿童、教师、社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预防极端主义思想。此外,高等教育的升级将是重建国家和恢复生产系统的关键。抛开经济考虑不谈,这将是摩苏尔大学图书馆等机构再次崛起、重新成为文化和知识核心的一次机会。

尽管侧重面不同,这些项目的目标都是完全一致的:保护,重建,教育。这是因为,在众多途径中,唯有文化和教育堪当对抗极端主义暴力及其破坏性的长期对策。这种做法符合伊拉克政府的愿景,并且这项倡议在当地的落实也需要依靠伊拉克本国的力量,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持续发挥协调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门助理总干事斯特凡尼亚·贾尼尼(Stefania Giannini) 和文化部门助理总干事厄内斯托·奥托内-拉米雷斯(Ernesto Ottone Ramirez).

另见

摩苏尔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