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

广角

阿勒颇:迈向治愈的第一步

cou_02_19_alep_web.jpg

《民众的挑战》,2013 年,叙利亚阿勒颇,选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助的国际社论漫画家网络的和平漫画作品集。

发生在叙利亚的武装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许多城市和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战乱不仅给民众带来千疮百孔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还几乎将文化遗产夷为平地。古城阿勒颇曾经被誉为城市保护的最佳典范,1986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但遗憾的是,2013年这个名字被列入了《世界濒危遗产名录》。由于受到冲突的严重影响,阿勒颇市内有很多地方只剩下一片废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近日开展的一项研究 * 发现,该城市有 500 多处文物受损,其中包括阿勒颇城堡、集市、博物馆、宗教场所和其他古建筑。

这是人们首次对阿勒颇在2013至2017年遭受的损失进行全面统计, 除了物质上的损坏,还有珍贵城市记忆的流失。阿勒颇是亚摩利人建立的延哈德王国的都城,在公元前2000年初盛极一时。本书的两位作者—— 来自阿勒颇的叙利亚建筑师鲁巴·卡斯莫(Ruba Kasmo)和法国地理学家让 - 克劳德·戴维(Jean-Claude David)提到,阿勒颇还被视作风暴之神“哈拉”的住所。

2016年12月,阿勒颇遭受的炮击刚一休止,这个项目便立即展开, 有20位文化遗产专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建筑师和卫星图像分析师参与了项目工作。

研究人员用图片展示了城市和市内建筑历经冲突前后的对比情况,并提供了可以查看卫星图像和3D资料的二维码,为阿勒颇的修复和重建规划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研究发现, 阿勒颇有超过10%的古建筑被完全摧毁,而且接受评估的建筑物中,有一半以上的损毁程度都达到了中度甚至重度。

然而支离破碎的不仅是石制建筑, 还有这座城市的灵魂。与重建建筑物相比,恢复记忆即使不是更为迫切, 至少也是同等重要的。以阿勒颇大清真寺为例,这处塞尔柱文明的瑰宝不仅有着举世无双的宣礼塔和别具一格的装饰,更兼具独特的社会作用。作为礼拜场所,它是叙利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又一代叙利亚人聚集在这里,将传统一直延续了900年。大清真寺被毁,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也随之消逝了。

阿勒颇的居民是这座城市历史和记忆的监护人。振兴阿勒颇文化、社会和经济生活的重任将落在他们肩上。作者谨以此书献给阿勒颇的居民,希望帮助他们治愈战争的创伤。

------------------------------------------

* 《冲突五年:阿勒颇古城文化遗产现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训练研究所出版。

尚塔尔·康诺顿(Chantal Connaughton) 英国作家、编辑和传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