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

观点

人权,普遍的愿望

cou_02_19_dudh_web.jpg

人权日快乐!奥马尔·阿布达拉(Omar Abdallat,约旦)作品。

人权已经不再是理论上的未来前景,而是世界各国民众直接而具体的愿望。法籍埃及作家巴赫贾特·埃尔纳迪(Bahgat Elnadi)和阿德尔·里法特(Adel Rifaat)以笔名马哈茂德·侯赛因(Mahmoud Hussein)发表作品,他们在作品中指出,非西方社会在基于个人权利的法律体系中不承认自己的相对主义理论已经过时。

马哈茂德·侯赛因

自古以来,人权理念体现的就是欧洲启蒙运动的自由派政治思想,那么,人权是否只反映西方社会的法律要求呢?有观点认为,非西方社会认同其他法律体系,将社会、宗教、习俗和种族的权利置于个人权利之上,因此没有理由将人权作为一项适用于所有社会的普遍要求。这一观点便是相对主义理论的代表。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对于捍卫殖民地自决权的人来说,以上观点是一个对抗西方大国的合理论据。的确,那个年代的普遍价值观是扭曲的,人权成了殖民者在殖民地都市行使所谓“教化使命”的正当理由。为了扭转这一局势,殖民地特有的传统价值观被用来团结民众,争取独立,保护新生民族国家的主权。在这个基础上,集体自决的概念才会优先于个人自决。

但这一时期已经成为过去。绝大多数前殖民地国家已然改变了本国的政治、社会和法律结构。这些国家不再受外国统治,而是由本国机构管辖。同时,传统经济不再是社会的唯一支柱,不断发展壮大的现代阶层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宗教和民族团结依然重要,但就巩固国防、实现复兴,以及在21世纪的全球化世界中蓬勃发展的目的而言,除了团结一致,这些国家还可以通过其他很多种途径汲取前进动力。

要做到这一点,这些国家必须依靠在殖民时代结束后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群体和工薪阶层,即现代社会的学生、作家、艺术家、工人、公务员、律师、医生和工程师——这些人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对各自的行为负责,是决定国家未来的驱动力。

然而,这些重要力量大多面临来自本国政府的迫害。国家的统治者组成了新的阶层,他们手握传统社会闻所未闻的权力和特权,采用最现代的镇压方式延续这个政权,同时借助宗教、部族和传统价值观继续使民众产生分歧,阻挠新的民主表达形式的发展。

由此可见,对这些国家的民众来说,他们目前要捍卫的普遍价值观是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基础的。这种价值观保护民众对于真正公民权利的渴望,并且跨越性别之间、种族之间、部落之间以及宗教之间由来已久的歧视,将所有民众团结起来。简而言之,人权如今之所以被频频提上议程,恰恰是由于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项普遍价值观。从此,人权不仅是国际组织宣称的理论上的人类未来发展前景,更是世界各国民众大声疾呼的直接而具体的愿望。

 

本文是马哈茂德·侯赛因对2018年4月刊《人权:回到未来》发表的《人权和文化视角》一文的答复。

延伸阅读

《古兰经》——文本与语境,马哈茂德·侯赛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2017年4-6月刊(网络版)

人文主义的穆斯林阶段,马哈茂德·侯赛因,2011年10-12月刊(PDF)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人权专刊

马哈茂德·侯赛因

于1988至1998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编辑的法籍埃及作家巴赫贾特·埃尔纳迪(Bahgat Elnadi)和阿德尔·里法特(Adel Rifaat)以马哈茂德·侯赛因(Mahmoud Hussein)为化名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其中包括《生平》(Al-Sîra,2005)、《思考古兰经》(Penser le Coran,2009)、《古兰经不说的话》(Ce que le Coran ne dit pas,2013)、《面对伊斯兰国挑战的穆斯林》(Les musulmans au défi de Daech,2016)、《尼罗河叛乱:另类埃及现代史》(Les révoltés du Nil: Une autre histoire de l'Egypte moderne,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