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塔利:印度广播界的一代传奇
cou_01_20_radio_tully_website_01.jpg

在超过25年的时间里,马克·塔利(Mark Tully)是印度听众最认可和最信赖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之一。这位英国记者就职于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了印度现代史上的所有重大事件,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广播是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电话通信不可靠,广播节目录制在磁带上之后还必须将实物送到编辑部——马克·塔利正是这个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塞巴斯蒂安·法西斯(法国驻新德里记者)
1992年12月,一伙印度教极端分子在阿约提亚拆毁了建于16世纪的巴布里清真寺,理由是这座清真寺建在一座古老的印度教寺庙的遗址上。那是印度历史上的戏剧性一刻——数千名武装分子涌入印度北方邦的这个小村落,在街巷里横冲直撞。暴徒们攻击当地报道这一事件的记者,毁掉媒体他们的相机和电视摄像机,而一位外国记者成了他们的重点目标。暴徒高喊着他的名字:马克·塔利。他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印度和南亚办事处的负责人。死里逃生之后,他被关在一座小庙里,直到当地官员出面干预,才被三名印度同事解救出来,送往安全地带。
这位广播记者(有时兼任电视记者)在30多年里始终肩负着一项重任——他是这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里听众人数最多的声音之一。尽管受到威胁和殴打,甚至被逐出印度,他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回来了,而且最终再也没有离开,在德里安了家。
不得不说,从某些方面来看,印度就是马克·塔利的祖国。1935年,塔利出生在一个定居于加尔各答的富裕英国家庭。他的父亲既是铁路公司的董事,又是另一家控股公司的合伙人,该公司旗下有一家银行、一家保险公司和若干茶叶种植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塔利的父母将他送往英国的寄宿学校。他在剑桥大学攻读神学课程,并随后进入神学院。
现年84岁的塔利在新德里老城区尼扎穆丁区的一间公寓里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的采访,他回忆说:“我原以为自己的使命是成为一名牧师,但我在神学院里只坚持了两个学期。”他抿着嘴笑了笑,承认道:“我天性叛逆,受不了神学院里的清规戒律。况且,我还爱喝啤酒。”
重返印度
记者职业将塔利带回他的出生地。1965年,他应聘成为英国广播公司新德里办事处的一名行政管理人员。但没过多久,他就拿起了话筒,成为节目主持人。“我主持的第一档节目是报道老式汽车拉力赛。我记得车手们曾停车野餐,一位印度王公说的话被我录了下来:‘停下来喝杯香槟可好?’”
1969年,塔利返回伦敦,负责印地语节目组,随后又负责西亚节目组——其间,他在1971年报道了孟加拉国独立战争。塔利说:“我是最早获准进入孟加拉国的新闻记者之一。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的名声都来自于此。”
塔利是军队随行记者,这对沿途遇到的一些人起到了威慑作用,但即便如此,这位王牌记者依然注意到战争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他的大部分报道都是通过电话发回来的。塔利解释说:“我没有办法把磁带尽快送回办公室,只能自己带着它们回伦敦。我当时用一台Uher录音机,在磁带上录下简明扼要的语音报道。那时候,我们有实力找来演播室经理和音响工程师助阵,他们真能化腐朽为神奇!”
塔利公寓的五斗橱上方挂着一张大幅黑白照片,是战后几个月拍摄的,照片上是年轻的塔利和刚刚建国不久的孟加拉国的首任总统谢赫·穆吉布·拉赫曼(Sheikh Mujibur Rahman)。
从那一刻起,塔利的事业扶摇直上。1971年,他被任命为英国广播公司驻新德里记者,几年后又被提拔为办事处主任,负责采访报道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新闻。他担任这一职务20年,直到1994年退休。塔利独树一帜的声音——英国广播公司的声音——得到了一代印度人的认可和尊敬。
在这段时间里,这位勇猛无畏的记者曾经多次报道叛乱和选举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塔利广泛报道了印度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及其必然带来的社会变革。这些报道也体现在他与搭档、英国作家吉莉安·赖特(Gillian Wright)合著的《印度慢动作》一书之中,该书于2002年出版。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驻印度的国际广播记者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为记录每一次报道,德里办事处必须通过预订来拨打国际长途电话,或是借用公共广播电台——全印广播电台(AIR)的设备,后者拥有更好的专用线路。若是离开了首都德里,开展工作就更困难了。
1972年,在印度北部山城西姆拉召开的峰会上,印度和巴基斯坦签署了和平协定,结束了1971年战争。塔利回忆说:“完全不能指望电话,我们只好发电报给伦敦,让他们在广播时念电报稿。”报道这次会议的磁带都是通过飞机寄送的。
“真理之声”
文学和文化刊物《印度季刊》的主编马杜·贾恩(Madhu Jain)指出,在印度的主要广播电台——全印广播电台还是由政府控制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曾是“真理之声”的代表。贾恩数十年来同时担任着多家国外出版物的记者。英国广播频道建有更多的中继站,再小的印度村庄也能收到电波。而塔利很快就成了名人,他的声音得到整个印度次大陆的认可和信赖。贾恩说:“塔利凭借着客观和审慎的报道赢得了听众的敬重。”她很熟悉塔利,至今依然记得他独特的播音方式,并且补充说:“一听塔利的声音,就知道他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上流社会精英。这种声音在今天有点过时了,如今的年轻人语速更快。”
萨蒂什·雅各布(Satish Jacob)是塔利的同事,1978至2003年间担任英国广播公司德里办事处副主任,对海外广播人员赢得公信力同样贡献良多。伦敦办公室对他的印度口音时有微词,但雅各布为英国广播公司提供了史上最惊人的独家新闻之一: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总理遇刺。
雅各布在当天早上得知,有人乘救护车离开了总理宅邸,于是他去了医院,找到一名医生来一探究竟。现年80岁的雅各布回忆说:“我问医生,总理的病情如何。他告诉我,英迪拉·甘地浑身上下布满了弹孔。我像世界级短跑名将一样冲出医院,直奔办公室,让人预订通伦敦的长途电话。当时已经没有时间写什么稿子了,我只能对着电话说:‘有人企图暗杀甘地夫人,她已经被送进德里的一家高级医院!’”
上午10时50分,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逝世,但印度公共广播电台直到数小时后,也就是下午6时甘地夫人的儿子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正式证实了这一消息后,才宣布了她的死讯。时至今日,印度各地的人们依然记得,是英国广播公司最先报道了英迪拉·甘地遇刺的消息。
1994年,塔利最终辞去了电台记者的职务,但仍留在印度。他继续主持英国广播公司广播4台一档探讨灵性的节目《理解的鳞爪》,时间长达24年,直到2019年4月节目停播。塔利说:“我对印度的感情很深,这是一个值得新闻工作者为之奋斗的国家。假如仅仅因为不能背靠强大的机构而选择离开,那么我(这些年来)所做的一切就会显得无足轻重。”
为回报这份深情厚谊,塔利的第二祖国授予他两项印度国民最高荣誉——莲花士勋章(杰出服务)和莲花装勋章(高等杰出服务)。在英国,塔利由于对新闻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而在2002年获得英女王授予的爵位。依然保留着浓厚印度口音的塔利表示,这些荣誉固然“令人颇感尴尬,但拒绝荣誉又会显得狂妄自大。”所有这些都没有改变这个谦虚的人,他依然深深眷恋着广播事业,称之为“让我们与民众直接交流的非凡媒介”。
点击阅读《信使》杂志更多关于广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