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

广角

深夜广播:亲密之窗

cou_01_20_radio_nuit_website.jpg

Night radio show host Macha Béranger in a studio at the Maison de la Radio, Paris, 1999.

与日间广播相比,夜间广播的风格更自由,也更亲密,一直是人们在夜色掩映下匿名吐露心事的特殊平台。在适宜幻想和独处的时候,这些广播节目为听众带来了抚慰的声音,有如耳畔私语,但夜间广播正在让位给成本更低的节目。 

马林·贝卡雷利

1969年,让·塔迪厄(Jean Tardieu)在《广播的伟大与脆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第22页)中写道:“广播是人类不舍昼夜地与自身对话的方式。”其实,这位法国诗人笔下的人类直到近年来才开始在夜间与自身对话。 

第一批广播电台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每天只播放几小时的节目。后来,节目时间表内容逐渐丰富,人们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可以听到广播,但每当夜晚来临,广播便戛然而止。只在少数几个夜晚,特别是圣诞节和新年前夜这样的日子,收音机才会热闹起来,节庆节目和音乐节目的播放时间会延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末。 

然而,收听广播的最佳时间可能莫过于晚上的这几个小时。此时的听众更有空,更孤单,也较少被外界打扰。法国哲学家米夏埃尔·弗塞尔(Michaël Foessel)在法语杂志Esprit上发表了文章“当夜晚结束时”(Esprit,第393期,2013年3-4月,第12页),他写道,声音在黑暗中响起,“我们更愿意依赖自己的听觉”。 

20世纪50年代,收音机成为一种日常消费品,是大多数家庭的必备物件,并且开始主宰晚间时光。美国广播电台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播放夜间节目,为的是让那些仍然醒着的人们有机会做个美梦。在一档名为《寂寞女孩》的节目中,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女演员在以男性为主的听众耳边低声说着甜言蜜语。 

为夜班工作者开设的广播 

欧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定期播放夜间广播节目。《意大利夜曲》是这类节目中最早的一个,1952年在意大利首播,该音乐节目的受众基本上是卡车司机、守夜者、面包师、排字工、护士和失眠者等夜间活跃群体。 

1955年,法国广播电台“Paris Inter”推出了一档名为《夜路》的节目。当时,车载收音机刚刚问世不久,再加之汽车交通不断发展,于是广播节目就在一路上陪伴听众,让他们不至于在开车时打瞌睡。听众来信很快就证明了这些节目大获成功。没过多久,不只是司机和夜班工人,就连失眠者、夜猫子、学生、艺术家和老年人也在收听这些深夜节目。晶体管出现之后,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收音机带进卧室,实现个人化收听,这同时也促进了更加多样化的节目编排。 

不久之后,深夜节目开始转播喧闹而欢乐的晚间声音,例如在酒吧广播。但也有些节目营造出私密氛围,让人们可以心平气和地讨论某些问题。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听众真情告白类节目,颇具影响力的电台脱口秀主持人赫伯·杰普科(Herb Jepko)在他主持的全国通宵广播中首次尝试了这类节目。 

在法国,梅妮·格雷戈尔(Ménie Grégoire)从1967年开始在私营电台RTL开设了一档下午节目,为女性讨论私密话题提供机会,但告白类节目令深夜广播焕然一新。首先是贡扎格·圣布里斯(Gonzague Saint-Bris)1975年在私营电台——欧洲1台开设了《开放线路》节目。随后,公共电台“France Inter”开始播放由玛莎·贝郎瑞(Macha Béranger)主持的《你好玛莎》,这档节目于1977年开播并一直持续到2006年。 

在这些节目中,听众若感到孤寂难耐时或是迫切需要缓解焦虑,就可以打电话给电台。这种类型的夜间节目逐渐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它代表着夜间广播的精髓——人们在此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聆听。时至今日,有些电台仍在播出这类谈话节目,而且播出时间比其他节目都要长。 

深夜广播的垄断终结 

夜间节目是人们全方位探索夜晚和尽情释放创造力的游乐场。在夜幕降临之后,很多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节目才开始播出,与日间节目截然相反的是,这些节目在风格和形式上几乎不受任何约束。例如在1978年,公立的法国广播电台(Radio France)旗下的法国文化广播电台开播了一档名为《磁性之夜》的节目,在实验性、富有音乐性、通常近乎迷幻的音效背景下,讲述名人和普通人的个人感悟。 

与此同时,法国的地下电台也普遍在夜间广播,由此打破了1945年以来形成的国家电台垄断,这与英国和意大利的地下电台(例如博洛尼亚的爱丽丝电台)如出一辙。 

不过,夜间广播的全盛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20世纪80年代末,24小时电视节目的出现削弱了夜间广播的重要性和刺激性,而在此之前,夜间谈话节目一直被广播垄断。此外,到了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播客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点播收听节目,而不必收听实时直播。 

由于预算削减,广播电台选择自动播放音乐或是重播前一天的节目来代替午夜直播。然而,在夜晚,广播里传出的声音给听众带来存在感,陪伴他们度过漫漫长夜,这种陪伴到现在也还没有被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提供的多种交流方式所取代。虽然电视或网络上的海量图像与广播的图像缺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后者可以调动听众的想象力,在夜晚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听众以为广播里的声音是对自己一个人的低声私语。 

一些电台目前仍有深夜直播节目。西班牙公立广播网“西班牙国家电台”(RNE)的广播3台请听众在《我们都是嫌疑人》节目中探讨夜晚相关主题。英国广播公司5台直播频道播放《彻夜无眠》节目,罗德·夏普(Rhod Sharp)和其他主持人在凌晨1点至5点播送世界各地的新闻、访谈和各类报道。一些网络广播仍然占据着夜间时段,甚至出现了一款名为“深夜来电”的应用程序,通过实验性的广播节目和电话网络,让听众可以在此畅谈各自的梦想。毕竟,谁说晚上只能用来睡觉? 

 

点击阅读《信使》杂志更多关于广播的内容。

 

马林·贝卡雷利

(Marine Beccarelli)是法国文化广播电台(France Culture)的撰稿人,也是无线电广播史方面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