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

广角

土著人民:脆弱,但坚强

cou_03_20_degawan_website_photo_link.jpg

菲律宾科迪勒拉山脉地区的偏远村庄布斯卡兰,一名妇女望向窗外,她身上的卡林加传统纹身已经传承千年。

全球卫生危机之下,一些土著社区的复原力备受瞩目。但在这场危机中,更多地暴露出来的是这些土著人民的脆弱性——由于贫困、营养不良和缺医少药,他们特别容易感染传染病。

米妮·德加万

国际养护组织传统和土著人民计划主任)

每每时势有需,土著人民就会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例如在菲律宾的科迪勒拉山区,山民们会在农业周期的某些特定时间采取与外隔绝的做法(当地人称之为ubaya或tengaw),这是例行之举,以便让土地和人双双休养生息。

在这期间,任何人不得出入社区,就连在宣布封闭时碰巧出门在外的社区成员也不例外。人们会在各个出入口放上一捆树叶,以示这个社区正处在ubaya期间。社区成员和社区周边人员对此都郑重其事——违反ubaya的规矩会给整个社区招致灾难。

与ubaya同步举行的仪式是社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举行这些仪式的目的不是为了灌输恐惧,更不是为了引来邪祟,而是在于强化社区意识。长者祈求所有人都能得到护佑,这其中也包括大自然。这类仪式强调人类精神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之间应该保持平衡。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地,很多土著社区的长者都会举行类似的仪式来保护自己的村寨。在封闭期间,社区成员会留心关注需要帮助的人,大家相互扶助,分享食物,包括为防不时之需而储存的红薯干。

贫困与营养不良

在2019冠状病毒病来袭时,这些传统做法切实有助于土著居民应对为遏制COVID-19疫情而实施的种种限制措施并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联合国土著问题常设论坛(UNPFII)主席安妮·努尔加姆(Anne Nuorgam)表示:“他们的传统治疗方式和知识,如封闭社区以防止疾病传播和自愿隔离等等,颇具良效,如今正在全世界范围内为人所遵循。”

但这场公共卫生危机也尖锐地暴露出了土著社区的脆弱性。土著居民普遍缺乏医疗保健设施,得不到充足的基本服务、卫生设施和重要的预防措施(包括安全的饮用水、肥皂和消毒剂),社会经济边缘化程度最为深重,这就让他们在面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陷入格外危险的境地。

砍伐森林、气候变化和传统生计的丧失使得土著人民举步维艰,也让他们特别容易感染各种新的传染病。贫困、营养不良和多种既有卫生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土著居民的风险,他们当中有许多人都是几世同堂而居,与家中老人接触密切。

生活方式受到考验

疫情加剧了土著人民本已面临的多重问题。例如在泰国北部,肆虐的森林大火已然威胁到粮食保障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在印度东北部的那迦人由于自身外貌的关系,同时也由于他人对于病毒的误解,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歧视。有的那迦学生仅仅因为长得像华人,就被拒之门外,并遭受暴力伤害。菲律宾吕宋岛南部的杜马加特人一方面要应对粮食短缺,同时还要竭力阻止政府在本族土地上修建卡利瓦水坝和卡南水坝。类似的情况也正在厄瓜多尔上演,工人们不顾封闭禁令,依然穿越土著人民的土地去开采石油。

当前的这场危机是对土著人民生活方式的一次考验。为了保护长者和最脆弱者,许多涉及人群聚集和列队行进的文化习俗和传统活动,例如丰收仪式和成人礼,纷纷暂停。

在满足土著社区的特殊需求方面,政府的工作往往不够全面,无法解决疫情对土著人民这一独特群体的生计和生存带来的长期影响。努尔加姆在一份声明中强调指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土著人民在疫情期间能够“了解情况,受到保护,并得到优先关照”。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确保通过土著语言提供可靠和适当的信息。联合国土著问题常设论坛主席还指出:“土著老人是历史、传统和文化的守护者,是社区的优先考虑对象。我们还要求会员国确保自愿与世隔离和初步接触外界的土著人民能够行使其自决权,并尊重他们与世隔离的决定。”

任何干预措施或计划都必须围绕土著社区展开,以他们的机构和权利为核心。土著人民已经用事实明确无误地表明,在一如既往地运用自身传统知识的情况下,只要他们能够完全掌控本族资源,并且能够自由行使自决权,他们就更有能力保护好自身、自然和环境。在新的挑战面前亦是如此。

 

拓展阅读:

《“饮水思源"》:土著语言和知识(IYIL 20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2019年1-3月刊

倾听湖水的声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2018年4-6月刊

我的面庞,我的土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2017年7-9月刊

 

订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获取最新资讯和评析,数字版免费。

在社交网络上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微博、微信公众号“联合国教科文信使”、TwitterFacebookInstagram

 

图片:Jacob Maen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