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

广角

为未来重构博物馆

cou_03_20_tallant_website.jpg

皇后博物馆艺术实验室互动学习空间(2019年)。参观者受邀来空间与展览主题互动,同时贡献自己的创意和观点。

由于实施了新的参观管控措施,纽约市皇后区博物馆与世界各地的其他许多机构不约而同地都在思考,如何重新构建我们与文化艺术之间的关联。在重塑自我的过程中,博物馆的工作团队正在探索一种包容性运营模式,将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和居民作为博物馆开展活动的核心。

莎莉·塔兰特(Sally Tallant)

皇后区博物馆主席兼执行馆长

 

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响,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纷纷关闭。这意味着这些机构必须在没有参观者能够进门的情况下快速学会如何远程运营、如何持续保持自身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力。文化和博物馆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现在,要留住那些待在家里不能出门的参观者,数字化内容必不可少。适应观众人数的减少、在博物馆中保持社交距离、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所有这些挑战都要求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文化体验。波谲云诡的特殊时期需要人们在各个层面上快速作出决策。

人人都面临挑战,但就在此时此刻,全球文化界的领导者们体现出了真正的集体观念和互助协作精神,他们正在携起手来,共享信息和知识。纽约的一些小团体和规模较大的联盟会定期召开会议。来自不同文化机构的200多人每日聚在一起,一方面收集和分享信息,一方面四处游说。我们正在摸索创新方法,帮助机构度过这场难关,同时鼓舞地方和全球同业者。

必须改变模式

在全面恢复常态之前,拥有大笔捐赠和馆藏丰富的博物馆比小型博物馆的处境会好一些,后者全靠支持者的捐款,而这些支持者本身很可能损失惨重。所有博物馆都将分析各自的收入来源。仰仗旅游业和门票收入的大型博物馆必须调整运营模式。小型博物馆的优势将显现出来——行动敏捷,习惯于用少量预算开展工作,更能满足邻里和社区的需求。

COVID-19疫情彻底搅乱了这个世界,就在我们疲于应对各种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在考虑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博物馆所在的皇后区是纽约市的疫情“震中”,同时也是最多元化的城区。在五个城区当中,皇后区的居民可以说是最脆弱的。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属于必要工作者——出租车司机、超市备货员、食品工人和外卖小哥,有很多人靠打零工度日。这些工作通常不提供医疗保险、福利或就业保障。还有很多人是非法移民,他们走投无路,只能外出打工。

在提供公平资源和医疗保健方面出现的系统性政治失误,导致这个社会缺乏同情和关爱,不懂得尊重他人,不重视多样性。社区中的劳工阶层苦难深重。

我们目前的生活显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并且面临着许多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回归博物馆?能够再次相聚在公共场所,对民众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保障我们的博物馆、员工和公众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我们正在与皇后区的同事合作,深入社区了解具体情况和需求。我们必须恢复元气,修补裂痕,治愈伤痛,重建联系;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在满足社区对于关爱的诉求和实际需求的同时,打造出富有成效和令人愉悦的空间。

展出现有藏品

皇后区博物馆的历史和位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设计未来的博物馆模式,如何制定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和社区支持方略。这里有13000多件藏品供我们讲述过往,用历史的断章启迪未来。我们将邀请艺术家、策展人和公众来共同设计展示和陈列方式,在碰撞中激发出这些藏品的生命力。

皇后区博物馆成立于1972年,位于纽约市大厦内,这里曾是为 1939—1940 年世界博览会特意建造的纽约市展馆。当年那场博览会是在大萧条(1929—1939年)时期举办的,旨在激发公众信心和重振经济。博览会的主题——“明日世界”突显了对于未来的乐观与期盼。1946至1950年,成立不久的联合国大会就设在这里,后来才迁至曼哈顿的办公地点,并沿用至今。

这里曾发生过很多重要决定,包括设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基会)。大厦里还曾建有一座溜冰场。为纪念这段历史,凭借这些来自周边公园和大厦内部关于休闲娱乐的记忆,我们正在着手建立一个儿童博物馆。

以往的做法是聘请艺术家进驻机构,并与社区合作。这种做法可以指点我们再次确立文化艺术的必要性,肯定文化艺术对于社会及其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复兴,我们需要采用新的财务模式和新的税务计划。

邀请作家、设计师和建筑师献计献策

1939年,正值富兰克林·D. 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为筹办世界博览会,“新政”中的以工代赈方案出资兴建了许多项目,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包括在大萧条过后鼓励艺术创作。通过多种方案,艺术家们为政府大楼、社区中心和机构创作艺术作品并获取酬金,在那些年里,数以千计的艺术家获得了就业机会。这些做法和传统为美国的几代艺术家和策展人提供了依据。

我们如今面临的前景一片黯淡——大规模失业,经济衰退,难民危机日益严重,全球陷入公共卫生危机。我们必须明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该如何生活和工作,该如何承受共同的伤痛——失去挚爱,因气候紧急事件而丧失栖息地,永诀某种生活方式。

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重新构建博物馆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工具才能创建既相关又实用的机构?在皇后区博物馆,我们坦然接受当前的不确定性,并且相信艺术家、作家、设计师、诗人和建筑师可以帮助我们重建博物馆。我们正在探索一种新的博物馆模式,将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和组织者作为博物馆的核心。我们将与当地文化界、教育界和社区伙伴携手并进,创造条件来支持艺术创作、创意和协作。我们将聘请来自本地社区的艺术家,提供工作空间、支持、资源、技术辅助和辅导,开展代际对话和国际对话。我们还将重新规划博物馆的运营方式,将重点放在现场展示和社区展出。

教育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核心。我们将继续开发数字内容,向外广为传播,为公众彼此联络和亲密接触创造难得的机会。我们将坚定地立足本地,同时将业务拓展到国际范围。

以艺术为桥梁

皇后区拥有多元文化传统,这里的居民使用着160多种语言。这种多样性将体现在艺术创作、教育和社会习俗中。另一方面,在能够展现皇后区社群背景的不同领域,或是在与世界各地多元文化社区和城市开展对话的过程中,关于创作内容的讨论和关于本地生活的描述都将通过数字方式呈现给全球观众。

美国女作家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在1969年发表的科幻小说《黑暗的左手》中写道:“永恒而难以承受的不确定性,是成就生命的唯一真谛;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

勒古恩如椽巨笔之下那个曾经令我们忧惧的反乌托邦时代是否已经来临?我希望能够回归社区,恢复和重构文化空间,再次通过文化艺术实现创作和建立联系。我希望这段经历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克服距离,如何为交流、协作、建立亲密关系和社区建设找到新的方法。

我知道,在今后持续数月,乃至数年的愈合与恢复过程中,博物馆和文化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并将为所有人提供必要的支持。我期待着皇后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同业者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坚韧艺术”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一项全球运动,旨在提升受危机重创的创意产业和文化机构的抗冲击力与可持续性。

 

拓展阅读:

“ 多彩的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1999年1月刊。

 

订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获取最新资讯和评析,数字版免费。

在社交网络上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微博、微信公众号“联合国教科文信使”、TwitterFacebook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