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

观点

影响历史进程的那些微生物和病毒

疫病流行不是什么新鲜事。麻风病、鼠疫、霍乱和天花都曾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致命的印记,但它们也促使人类反躬自省,由此带来不少积极的变化。

安娜·玛丽亚·卡里略·法尔加
(医学史学家、大流行病学专家兼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UNAM)公共卫生系教授)

 

自史前时代以来,疫病的痕迹就深深印刻在人类历史上,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往往与细菌性疾病(例如鼠疫和霍乱)和病毒[例如天花、流感和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有关。

这些疫病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有时会导致人口劫难,甚至还曾经改变过历史进程。以公元前430至前426年发生的“雅典瘟疫”为例,在被敌军围困的情况下,瘟疫来袭无疑加剧了这座城市的沦陷。同样,16世纪的西班牙征服者以天花为武器,击溃了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帝国。还有许多史学家认为,是西班牙流感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由于不了解造成疫病流行的相关疾病和传染途经,早期的政府部门只能采取力所能及的卫生措施来遏制疫病传播。例如,从8世纪开始,控制麻风病的方式是将病人隔离起来;到了14世纪,为遏制猖獗一时的鼠疫,当时的做法是对病人实施禁闭。在海上,要是有人染病死在船上,尸体会被扔进水里。强制隔离卫生措施的雏形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拉古萨(现杜布罗夫尼克);随后是在15世纪的威尼斯。当时,这两座城市都对进港船只强制实行了为期数周的隔离检疫。此后,各大主要港口普遍采用了这项措施,包括意大利的热那亚、那不勒斯,以及法国的马赛。

寻找替罪羊

事后证明,这类措施对贸易十分不利。6至8世纪,一场“查士丁尼瘟疫”席卷世界各地;14世纪中叶,黑死病袭击欧洲,这两次瘟疫导致传统贸易路线几近中断。地中海盆地日渐没落,人们取道佛兰德斯地区,后者继而发展成为欧洲主要贸易中心。事实上,不希望贸易受损的愿望是决定疫病管理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遏制疫病传播的措施往往因此而大大推迟。商人和政客试图掩盖疫病的情形也并不鲜见。

伴随着疫病的流行,还出现了指责某些社会群体引发疾病的民众运动。疫病一来,突然之间出现大量死亡,必然会造成严重恐慌和混乱。人们迫切地需要找到罪魁祸首,而那些最贫困、边缘化程度最深的群体往往会成为目标,继而备受歧视。

疫病给许许多多的人带来不幸,整个家庭甚至整座村庄都会受到波及。据估计,黑死病在欧洲造成2500万至4000万人死亡,占当时人口的三到五成。欧洲直到两百多年后才恢复了当初的人口规模。1918年,西班牙流感在全世界造成大约5000万人死亡。很难想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场疫情带来的结果是何等惨烈。

面对死亡和无解的谜团,这些灾难让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同时也促成了寻找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面的进展。中世纪末期,医学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一些卫生措施已经得到推行。早在14世纪,人们就知道需要给病人更换床单。19世纪中叶伦敦暴发霍乱疫情之后,当局开始监控供水情况。

公共卫生政策的出现

接连暴发致命的瘟疫让许多国家认识到,平息一次卫生危机的开支比预防危机的成本要高出很多。霍乱作为一种极为典型的社会疾病,突出表明了全球大多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是何其恶劣。实施长期卫生政策——推广卫生措施,出台卫生法规,研究致病原因和预防办法——成为了越来越迫切的需求。

由于疾病不分国界,到19世纪下半叶,公共卫生领域国际合作开始兴起,各国由此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并起草了多部国际卫生公约。

为防止疫病(特别是霍乱和鼠疫)传播,同时尽可能不妨碍贸易往来和民众自由流动,12个欧洲国家于1851年在巴黎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卫生会议,制定了一份《国际卫生公约》草案及关于鼠疫、黄热病和霍乱的相关国际法规。 

虽然此后又相继举办了多次类似会议,但《国际卫生公约》直到1903年才正式通过,而世界卫生组织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即20世纪下半叶才创建的。

微生物和病毒传播固然可以引发疫病,但并非是疫病出现的充要条件。在很多情况下,环境、粮食、移民、卫生、经济或政治危机等因素同样会导致疫病流行。在战争和饥荒引发危机的情况下,疫病往往会加剧现有的危机。

当前这场大流行病也不例外,它标志着人类的生活方式陷入危机。科学研究表明,造成COVID-19大流行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的系统性退化,具体来说,就是畜牧业的工业化和森林砍伐。大面积砍伐森林,会给动植物的栖息地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迫使动物脱离自然环境,助推病原体在不同物种之间转移,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的流行就属于这种情况。

疫病是对人类的考验,让人类集体面临威胁,陷入哀伤。但历史告诉我们,疫情终究会结束,劫后余生的人类能够重塑自我,甚至还能取得一些进步。当前这场大流行病或许也可以教会这个世界更加尊重环境和人类生命。

 

拓展阅读:

《大流行病:人类是罪魁祸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网络版,2020年5月
《艾滋病:全球突发事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1995年6月刊
《世界卫生:进步的十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1958年5月刊

 

订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获取最新资讯和评析,数字版免费。

在社交网络上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微博、微信公众号“联合国教科文信使”、TwitterFacebook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