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网络:文物贩运者的新黄金国
cou_03_20_wide_angle_mashberg_web.jpg

拍卖网站和社交网络近年来成为文化产品非法贩运路线上的交易枢纽。Facebook不久前刚刚禁止在其平台上买卖文物,但要遏制为贩运者提供全球展示平台的这种相对较新的市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汤姆·马什伯格(Tom Mashberg)
作家、编辑和记者,关注艺术品和文物的被盗及归还问题,《纽约时报》文化版定期撰稿人,常驻洛杉矶,曾与人合著《偷窃伦勃朗:艺术品惊天盗案背后的故事》
2020年6月,在文物追踪者正式提出起诉两年多之后,Facebook终于承认自家的网站被人当作巨大的线上集市,用来出售劫掠而来的中东艺术品。
这家社交媒体巨头宣布了一项重大政策变化:“为保证这些艺术品和用户的安全,现禁止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交换、出售或购买任何历史文物。”
是时候该行动起来了。文物贩运和遗产人类学研究项目ATHAR(阿拉伯语,意为“文物”)的专家早在2014年就要求Facebook注意这方面的丑闻,这个监察组织指出,线上平台在防止文物或其他物品的非法交易方面可以说几乎毫无作为。
新冠肺炎危机的出现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这场危机促使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和买家选择了线上平台——他们发现只要加入某些完全不受监控的Facebook社群,就可以轻松进入非法市场。
全球祸患
Facebook不是唯一的非法文物线上交易渠道。形形色色的拍卖网站,特别是eBay、Invaluable、Catawiki和GoAntiques也被用来寻找买家,尤以欧洲和美国买家为主。理论上,这些网站的使用政策本应禁止此类交易。
例如,eBay的政策规定:“文物清单必须列出物品来源或所有权传承序列,如有可能,应提供官方文件的照片或扫描件,包括相关物品的原属国和交易的法律细节。此外,该物品必须获准进口或出口。”
但实际上,要阻止违反上述规则的交易,几乎是不可能的。
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尼尔·布罗迪(Neil Brodie)解释说:“线上出售的文物数量庞大,而且交易速度很快,这导致许多国家的执法机构无法对线上市场进行定期监测和研究。”布罗迪专门研究濒危考古学,曾就网络交易撰写过大量文章。
线上拍卖的非法物品数量难以估算。在2019年欧盟委员会关于欧洲非法交易的报告中,布罗迪估计2018年在英国大约售出了52560件文物,获利180万欧元。他还指出,这其中有许多交易都是非法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执法合作伙伴——包括国际刑事警察组织(INTERPOL)、世界海关组织(WCO)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UNIDROIT)也曾批评不断膨胀的线上交易。
2020年6月26日召开了一次旨在采取新措施阻止此类交易的网络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文化事务的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奥托内·拉米雷斯(Ernesto Ottone Ramirez)在会上表示:“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消除这一全球祸患。”Facebook、eBay和其他网站都面临着作为非法交易平台的质疑声。
“订单劫掠”
专家指出,Facebook上最早出现文物贩运现象,大约是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前后。俄亥俄州肖尼州立大学中东史和人类学教授兼ATHAR项目联合主任阿姆·阿兹姆(Amr Al-Azm)认为,大约从这个时候开始,伊斯兰国(ISIS)以Facebook为重要工具,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考古遗址 展开了专业化掠夺。
阿兹姆说:“社交媒体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2020年9月,阿兹姆和另一位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兼ATHAR项目联合主任凯蒂·A.保罗(Katie A. Paul)估算,至少有120个Facebook社群与中东文物非法交易有关,大部分使用阿拉伯语,成员总数不下几十万。
线上拍卖网站也是问题的一部分。但保罗以eBay为例指出:“Facebook的这些社群里有几十万人,但在eBay上一个非法文物交易商的关注者远远达不到这个数量。”
她补充说道:“这是一个规模问题,eBay大约有1.82亿用户,而Facebook的用户超过20亿,而且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都能使用。”
阿兹姆解释说,艺术品的买家或卖家通常会在Facebook社群中发出询问,然后切换到加密应用程序来完成具体协商。不仅如此,买家为了得到心仪的物品,还会四处散播需求信息,由此催生了阿兹姆所说的“订单劫掠”。
在2019年的一份报告中,ATHAR项目公布了从Facebook社群中收集到的大量照片和视频,有人在这些社群里出售马赛克画、建筑元件、雕像、埃及葬仪面具,甚至还有法老的棺材。
保罗说:“他们真的会晒出拍卖目录上的照片,然后说:‘看哪,这东西能卖这么多钱,大家快来买吧!’”线上贩运者还会发布一些显示文物出土的实景视频或照片,向非法买家保证他们买到的肯定是真品。有些人做得更过分,他们甚至会发布详细说明,告诉跃跃欲试的掠夺者如何找到脆弱的考古遗址和如何正确挖出地下潜藏的宝藏。
保罗注意到,Facebook的算法会向用户“推荐”专事贩运文物的社群和网站,她对此很反感:“ATHAR项目为了调查文物贩运社群,会设法加入这个社群,而每当此时,Facebook的算法就会向我们再推荐另外三个社群。”
ATHAR项目还注意到另一种发展趋势——就在掠夺者将文物从地下挖出来,进一步证明其真实性的同时,有人在网上直播实时竞价。每当有购买者竞价成功,就会有人告诉他们如何伪造文物标签,如何取道过境国。
假如Facebook或拍卖网站封闭了卖家的账号,阿兹姆等人会要求网站不要删除相关页面——这是提供给执法机构和遗产专家的重要证据。但线上平台会以数据隐私为由,表示不打算保存已被移除的任何内容。
文物进入线上市场的这股热潮很可能会持续下去。一些贩运者藏匿着抢来的文物已有数年之久,他们要么是静待外界关注逐渐消退,要么是在出售之前忙着伪造证明文件。
在这种情况下,被盗物品的照片和视频是最重要的记录。阿兹姆最后说道:“这些照片和视频是数字证据,对学者来说有很大的价值,对日后的归还工作也可能至关重要。”
拓展阅读:
《制止在战争中劫掠文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2017年10-12月
订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阅读发人深省的时事文章,数字版免费。
在社交网络上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微博、微信公众号“联合国教科文信使”、Twitter、Facebook、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