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传统拯救的塔希提潟湖
cou_01_21_wide_angle_tahiti_website_01.jpg

不久前,在塔希提岛的最南端,人们恢复了名为“禁令”(rahui)的传统习俗——暂时禁止捕鱼和捕捞海洋资源。这让附近的海洋生物得以休养生息,重获生机。
埃丝特·库尼奥(Esther Cunéo)
驻帕皮提记者
远离帕皮提的喧嚣与忙碌,塔亚拉普半岛(小塔希提)的丛林在雨中更显葱茏。这里位于塔希提岛的南部,因未修建公路而保留了原始风貌,当地长者仍用塔希提语称其为“Fenua here hia te atua”,意为“众神钟爱的土地”。
这一带又名“Fenua Aihere”(意为“林中之地”),是法属波利尼西亚主岛上仅存的一片处女地。青翠欲滴的丛林中掩映着两座村庄——提阿胡普位于西南岸,陶蒂拉位于东南。
在这片原始森林中至今仍可以找到几处“集会地”(marae)——古代波利尼西亚人举行各种仪式的祭祀圣地和社交空间。正因为如此,当地的600多名居民认为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具有“法力”(mana)——源自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林中之地”保护协会主席安尼克·帕费(Annick Paofai)认为:“这片地区被保存下来,因而拥有了法力。这是一个神奇无比的地方。出于对神界的尊重,我们不能在这里修路。”事实上,有少数城市居民希望能修一条公路,方便前往别业,但是遭到了法院的拒绝。帕费说:“要是你想住在‘林中之地’,就只能选择步行、乘独木舟或坐小船前往居所,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不过,与其他地方一样,这片潟湖的健康状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恶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体现在鱼类种群的减少、以珊瑚为食的棘冠海星等入侵物种四处蔓延、刺尾鱼等某些重要物种走向枯竭。
这里曾以丰富的渔业资源著称,慕名而来的外地渔民开始在这一带捕鱼,并与提阿胡普村民发生了冲突。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此类冲突促使各方呼吁以更好的规划方式来利用潟湖。帕费解释说:“当地渔民担心(失去生计),要求我成立协会,恢复禁令。”
政界与神界的结合
禁令这种传统做法已经搁置几十年,它在一段时间内限制或禁止人们向森林、土地或海洋索取基本资源,让自然实现自我修复和再生。这项禁令由部落或酋长下达,起初既是一项政治事务,同时也含有神圣意味。要实施这项临时性禁忌(tapu),需要先由国王(ari'i)或是灵媒(tahu'a,沟通神界与世俗的媒介)吟唱一支圣歌。提阿胡普的前任村长杰拉德·帕克(Gérard Parker)说:“在18世纪,当勇士维希亚图阿( Vehiatua)在本村实施禁令时,任何违禁者都会被处死。”
豪鲁鲁协会的创始人、当地文化遗产的大力宣传者伊夫·杜多特(Yves Doudoute)解释说:“直到自然、动物、树木或鱼群完成再生,神界的干预才会结束。”禁令是否有效,关键要看法力,这是当地文化的核心要素。法属波利尼西亚人类科学研究实验室前任负责人、文化人类学家伯纳德·里戈(Bernard Rigo)写道:“在接触到西方之前,波利尼西亚人并不是单纯地生活在自然界中,他们周边的个体都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
渔民们反对当局设立海洋保护区,他们更倾向于推行禁令。杜多特说:“禁令的神圣性质使其有别于行政禁令,具有更强的劝诫作用。”里戈也证实:“纯粹人为、随意的权威形式,其劝诫力量是有限的。”而禁令则恰恰相反,人们认为禁令的惩罚“不可避免,因为违反禁令会打破天道循环,招致天地间的所有能量来报复这名违禁者”。
鱼群归来
21世纪的最初几年里,法属波利尼西亚南方群岛的拉帕岛和社会群岛的迈奥岛率先在岛上部分地区恢复了禁令。
直到2014年,人们才开始在东塔亚拉普潟湖实施禁令。这处潟湖面积750公顷,由民选官员、渔民代表、地方协会代表、科学家和环境部门官员组成的委员会负责管理。帕费说:“已经很久不见这种习俗了,所以需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这种习俗。”
在居民们的努力下,禁令从2016年开始得到法属波利尼西亚环境法典的法律保护。法典第LP 2122-1条规定:“出于资源管理的迫切需要,通过传统方式在一片陆地和/或海洋区域内实施不成文的规定,即为禁令。”
禁令覆盖了5%的潟湖,历经6年,取得显著成果:鱼群又回来了。目前禁令还不会解除,管理委员会担心海洋物种可能会再次衰减,甚至考虑永久实施禁令。
帕费警告说:“鱼群回来了,不过要是解除禁令,用不了多久,鱼群就会再次枯竭。”外来者觊觎潟湖的丰富资源,这种威胁并未减退。虽然只派了一名警卫看守潟湖,不过当地居民始终保持着警惕。这位保护协会主席说:“晚上有时会看到手电筒(mori pata)的光亮,这时我们就会出面干预。”
海岸拯救战
“林中之地”的部分居民希望能够扩大海洋保护区的保护范围,从海洋一直延伸到海岸,从而将陆地和海洋连成一体。帕费承认:“将海岸线排除在保护范围外,就无法保护海洋,但要说服当地居民并不容易。”在特帕里远足步道沿线地区,玄武岩悬崖直插入海,景色壮美,在游客当中人气极旺——要将这些游客拒之门外可谓难上加难。这天堂般的小角落远离人类活动的纷扰,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保护,但是由于山腰地带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为此挖掘的沟渠致使首都帕皮提四周的潟湖在雨季时常淤塞。
禁令的传统根基深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可持续管理海洋资源的一种手段。总部设在帕皮提的管理咨询公司阿尔韦亚咨询公司在2019年研究发现,法属波利尼西亚如今有九成居民都支持禁令。杜多特说:“这着实让人欣慰,同时也证明正是有了这种制度,今天的人们仍能重拾祖辈的生活方式。”他呼吁在塔希提岛北部以壮观瀑布闻名的帕佩努谷地设立禁令保护区,“我们必须回归神圣,回归公益,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生活在独木舟上的人必须与世界相连。”
法属波利尼西亚如今有九成居民都支持禁令
拓展阅读:
《饮水思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2019年1-3月,土著语言和知识专刊。
订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阅读发人深省的时事文章,数字版免费。
在社交网络上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微博、微信公众号“联合国教科文信使”、Twitter、Facebook、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