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米扬

©UNESCO / Bamiyan Valley

巴米扬山谷位于阿富汗中部高原的兴都库什高山上,是通过古老的巴克特里亚(现今的阿富汗)从中国到印度的贸易路线的重要一环。该山谷海拔2500米,沿着巴米扬河流域延伸,至少从公元前3世纪就有人在这里居住。从丝绸之路最初的时光起,商人就通过这条自然走廊,将语言、信仰和传统融合在一起,促进了这个中世纪的主要宗教和文化中心的发展。

巴米扬的崛起与佛教在中亚的传播密切相关,而这反过来又与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潮流有关。早在公元一世纪,一个名叫库沙人的半游牧部落席卷了巴克特里亚,压倒了山地部落的统治者以及剩下的格雷科 - 巴克特里亚王国。他们建立了一个持续了三个世纪、从里海沿岸深入印度北部的伟大帝国。库沙人使自己成为中国、印度和罗马之间不可避免的中间人,并使丝绸之路的获益丰富起来。通过这样做,他们培养了一种融合文化,其中来自中亚的部落传统融合了来自希腊化地中海的艺术惯例和来自佛教印度的意识形态,这些都在巴米扬的非凡文化遗产中得以体现。

佛教在公元1世纪至5世纪迅速扩张,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东北部的犍陀罗王国成为佛教学习和文化的中心,特别是在库沙人具有创造力的雕塑。 巴米扬佛像和他们的罗马帷幔源自犍陀罗王国方言,分散在整个阿富汗山脉的众多佛塔也被建造,以容纳佛陀和后来的圣徒的遗物。 Guldara位于喀布尔东南偏远的山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具有希腊化特征的例子。另一个更典型的是Tope Darra的佛塔,位于城市北部的山区。

有证据表明,从公元5世纪开始,佛教僧侣早在库山时代就定居在巴米扬谷,这里迅速成长为一个主要的修道院中心,这段历史在中国文献中被反复提到。朝圣者Fa Hsien在公元400年左右经过这里,在国王面前见证了一千名僧侣的秘密会议仪式。着名旅行者玄奘于公元632年访问这里,并记载了同样庄严的集会。他对僧侣的奉献精神印象深刻,并提到站立的巨大佛像。一个世纪后,一个来自韩国的僧人,Huichao(公元727年)将巴米扬描述为一个独立的佛教国家,也许是在萨珊的宗主国的统治之下。一个坚持佛教的天生王朝幸存至公元970年。

在巴米扬的佛教遗产的痕迹可以在悬崖边的两个巨大的源自5世纪的壁龛中最清楚地发现,它们分别位于峡谷55米和38米的高处,里面有着大型佛像。被塔利班摧毁的这些壁龛的侧面是数十个人工洞穴,其中许多内部都装饰有壁画,这些洞穴都是公元3至5世纪的巨大修道院建筑的一部分。学者们已经发现它们受古普塔印度、萨珊伊朗的风格和希腊化的艺术风格影响,这体现了该地区被多种文化影响着。几个洞穴和壁龛通常由画廊相连,内有壁画和坐佛像。在附近的山谷中,已发现其他一百多个洞穴,包括位于巴米扬东南约3公里处的Kakrak Valley Caves洞穴,其中包含一个10米高的站立佛像和一个带有Sassanian时期彩绘装饰的洞穴。 Qam-i Akram和Lalai Ghami的洞穴距离Bamiyan约2公里,也有类似的装饰元素。

公元970年,巴米扬被加兹尼(阿富汗南部)的统治者征服,他们将伊斯兰教带到他们的领地。穆斯林国王随后统治了这里两个世纪,他们有时领地延伸到奥克斯河,伊斯兰艺术和建筑在公元11世纪在Chazna的苏丹马哈茂德(998-1030)的统治下达到了城市的巅峰状态。随后,统治这座城市的Ghurids从1155年到1212年,建造了一座新的皇家住所,高原上的城堡面向两尊佛像,其废墟现在被称为Shahr-i-Ghulghulah,(不同的翻译为静默之城或呐喊)。巴米扬被望塔和两个巨大的外围堡垒保护。

尽管有这些防御工事,但在1221年,这座城市完全被蒙古人摧毁,佛教寺院被洗劫一空。城市修复缓慢进行,直到15世纪,在帖木儿国王统治下古城的重建开始,山谷随后成为阿富汗君主制的据点。 17世纪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Aurangzeb)的巨型雕像遭到破坏,到19世纪,这个山谷被当地的牧民和农民放弃了。

 

地图上的丝绸之路

沿线国家

flag 阿富汗
首都: Kabul
地区: 亚太地区

联系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7 Place de Fontenoy

75007 Paris, France

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部门

研究、政策与战略科

丝绸之路项目

silkroads@unesco.org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