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疾病的传播:药用植物学和药物学的发展
Open page from an ancient book on botany preserved in the Library of University of Barcelona / CC BY 2.0本文是丝绸之路上的疾病传播系列之三,介绍了历史上人们如何应对疾病,并探索今天面对新型疾病挑战的方式。丝绸之路是一个富有教益的例子,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建立在合作和及时信息共享之上的世界带来的益处。这篇文章概括了中世纪药用植物学和药物学的早期发展,并展现了丝绸之路在这个学术发展黄金时代中的作用,尤其是在8、9世纪的医学领域。
纵观历史,贸易和人类的迁徙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疾病的传播,如鼠疫和天花。然而,当疾病在丝绸之路上传播时,关于具有治病效果的医学药物的研究和知识也在传播。以药物学发展来说,丝绸之路带来的互联性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多种来自欧亚地区的医学传统应用以及作为药用,主要是植物的贸易跨越了遥远的距离。在8、9世纪间,丝绸之路上人们的迁徙和知识的交流,促进了对来自世界其他地区学术成果阿拉伯译本的广泛流传,使得大量在巴格达和开罗这样学术中心研究医学的专家能够阅读这些作品。因此,伊斯兰医学总结了当时已存在的、古希腊和罗马的医学知识,同时结合了来自其他地区,如中国和印度次大陆的医学知识。
两个受益于丝绸之路上交流互联、在中世纪飞速发展的医学领域分别是:药用植物学——研究植物药用价值的科学研究;药物学——研究治疗药物的用法、效果的医学分支。药物学的发展与药用植物学息息相关,后者将不同植物的用法和功效分门别类。古希腊的迪奥斯科里德斯是最早的药用植物学家之一,他在1世纪发表了最早的药物学论文之一。泰奥弗拉斯托斯(公元前372年-287年)描述和分类了植物的一些附加治疗用法。
药物学在中世纪开始迅速发展。当伊斯兰在7世纪后期从阿拉伯半岛传播到伊朗高原、中亚部分地区和北非时,药物学和其他科学一样,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学者研读从希腊语、波斯语和叙利亚语翻译过来的阿拉伯语学术成果。医学科学方面主要的发展建立于古文明知识的基础之上,如希腊、古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并结合了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伊斯兰世界的其他地区的医学知识。因此,在阿拔斯王朝鼎盛期间,一个由来自整个欧亚大陆不同地区的杰出学者组成的多元小组被带到巴格达的宫殿和其他学术中心,例如布哈拉、梅尔夫、根迪沙普尔和加兹尼。这一时期的学者中,有医生拉齐(公元845年-932年)、博学家伊本.西那(公元980年-1037年)、博学家比鲁尼(公元973年-1050年)和植物学与药物学家伊本.贝塔尔 (公元1197年-1248年)。
这段时间里著名的文献包括了拉齐最著名的、耗时15年的医学文献《全面医学成果》,在他过世的时候,这部作品还未完成,后续由他的学生补充完整。这部著作包括了30册,覆盖了所有医药学分枝。作品的开头对医学进行了概述,引用了古希腊和印度医生的研究;作品的结尾是拉齐自己的评论和个人的观察。类似地,伊本.西那在1025年完成了的《医学的准则》,这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包含了5册书,整体地介绍了受到早期希腊-罗马(尤其是盖伦的研究)、波斯、中国、印度医学传统影响的伊斯兰世界的医学知识。第二册书中详细地列举了有医用价值的物质,同时还有几篇论文解释其成分和用法。
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在医学的学术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著名的植物学家伊本.贝塔尔在他的作品《简单药物与食物全集》中描述了很多中医药,而且他远赴安纳托利亚高原采集植物,但他从未去过中国。他描述的那些植物,都来自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类似地,伊本.西那将中医的知识包含进他的作品中, 描述了化合物“suk”,其作用是治疗心悸和保护肝脏不受损。当时另一位写药物学研究的学者Muvaffak,在整个印度次大陆旅行,寻找有医用价值的物质,他在950年写的波斯语研究成果《药物与医学本质的基础》,包含了585种药物的描述和组成,其中466种来自植物,75种来自矿物质,44种来自动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现在很多医用植物已经被化学合成的物质代替,但是大多数在中世纪被认为是有效的物质的确具有医用价值。历史上,人类使用以植物为基础的药方来减轻一些常见病症的症状,如感冒、过敏和消化问题。例如,现在用来减缓疼痛的阿斯匹林基本都是化学合成,但一种类似在阿斯匹林中水杨酸的合成物存在于柳树皮中,古时,人们成功地使用柳树皮来减缓疼痛。
这些对植物和其他物质医学成分的早期研究,尽管并不总是建立在经验科学的基础上,却为现代的医学分支药物学奠定了基础。学者们使用来自丝绸之路上不同地区的信息、翻译和材料来完成多元的医学知识的收集。这些交流的渠道推进了很多科学领域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则见证了丝绸之路对交流的促进,使学者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尽管他们自己从来没有去中国或者印度次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