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选择:尼泊尔丝绸之路沿线的佛教遗址

© Getty Images / Saiko3p

佛教起源于印度次大陆,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的众多主要宗教之一。在公元前3世纪统治大部分印度次大陆的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的赞助下,佛教摆脱了在此之前被限制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的处境,佛教传播到整个印度次大陆,后来通过丝绸之路,横跨南亚和东南亚。

在19世纪,在印度次大陆东北部的特莱(Terai)尼泊尔地区进行了几次考古发掘,那里是佛陀悉达多·乔达摩(Siddhartha Gautama)出生并成长的地方。这些发掘揭示了许多砂岩柱和被称为“佛塔”的纪念坟冢,在公元3世纪这些坟墓由阿育王(Emperor Ashoka)建造。

值得注意的是,这片遗址的一根纪念柱上的铭文可以证明蓝毗尼是佛陀的诞生地。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Nigalihawa村庄的纪念柱,上面有婆罗米文和巴利语的雕刻,纪念柱记载了阿育王在他统治的第20年访问时建立纪念柱并表达了对佛陀的崇敬。以下地点有许多纪念柱和佛塔分布:蓝毗尼(Lumbini),迦毗罗卫国(Kapilavastu),摩诃林(Mahavana),Kshemavati,Shobhavati和拉玛格拉玛(Ramagrama)。这些地点不仅与佛陀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还与通过北印度次大陆的丝绸之路相连。

此外,在相距15公里半径范围内找到这些纪念柱,激发考古学家更彻底地在该区域勘察,他们尝试找到与佛陀出生和童年相关的其他地点。在寻找这些地点时,也对特莱(Terai)地区的许多地方进行了勘探,比如呐瓦罗帕喇希(Kapilavastu),鲁潘德希(Rupandehi)和呐瓦罗帕喇希(Nawalparasi),并确定了重要的相关地点。在最初发现纪念柱的一个多世纪后,这一探索、挖掘和研究工程仍在继续。

呐瓦罗帕喇希(Nawalparasi)区的拉玛格拉玛(Ramagrama)佛塔是考古学家在此期间工作中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这座著名的佛塔是在19世纪末被发现的,由佛陀的皇室亲属Koliyas建造,佛塔内有他们收到的部分佛陀遗物。为了容纳佛陀遗物而建造的原始八佛塔中,这是公认的唯一完整的佛塔。所有其他七个佛塔都是由国王阿育王打开,并且佛陀的遗物被分开保存在阿育王在印度次大陆北部建造的新佛塔中。

19世纪蓝毗尼的阿育王纪念柱的发现为佛教遗址的研究提供了了新的视野。今天,建造、重建和修复佛陀诞生的神圣地点的工作仍在继续。在研究了他们的文物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阿育王纪念柱的分布地后,不难发现这些遗址要么是北印度次大陆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的一部分,要么与之相关,佛教在这些贸易路线上发挥了相当大的早期文化影响力。 几个世纪以来,尼泊尔特莱地区一直是印度次大陆与中亚之间的一些贸易路线的主要纽带。围绕宗教和精神的思想和货物在这些贸易路线上被输送到各处。

 

延展阅读:

爪洼岛的沿海装饰性图案

中亚对古朝鲜音乐的影响

中国人对安纳托利亚艺术的影响

蒙古族对伊朗艺术的影响

孟加拉艺术对东南亚的影响

巴林堡堡垒

联系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7 Place de Fontenoy

75007 Paris, France

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部门

研究、政策与战略科

丝绸之路项目

silkroads@unesco.org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