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麦,蒙古的传统艺术

© S. Yundenbat

呼麦是一种源于蒙古西部阿尔泰山脉的演唱形式,表演者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同时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是一种藉由喉咙紧缩而唱出双声的泛音咏唱技法。在发出连续低音的同时,歌手演唱出和谐的旋律。呼麦的字面意思是咽喉,据说学习自鸟类,而其核心精神与萨满信仰极其相关。蒙古呼麦有很多种,主要可分为两类:深呼麦(kharkhiraa)和口哨呼麦(isgeree)。深呼麦歌手用正常的声部唱基础低音,同时突出一个八度以下的低音或次谐音。在口哨呼麦中,突出的是高于基础低音的高音部,产生效果类似于尖锐的口哨。这两种都是透过拉紧声带产生基础低音,通过调节口腔形状和大小,开唇和闭唇以及舌头移动产生曲调。蒙古游牧民族在不同社会场合演唱呼麦,如大型仪式或家庭节日。放牧途中或在蒙古包中哄婴儿入睡,也会唱呼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网站上阅读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

沿线国家

flag Mongolia
首都: Ulaanbaatar
地区: 亚太地区

联系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7 Place de Fontenoy

75007 Paris, France

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部门

研究、政策与战略科

丝绸之路项目

silkroads@unesco.org

关注我们